一转眼,农历腊月二十七到来了。这天可是有点不一般,因为根据历法记载,这天就是民间传统的“凶日”,为此就有很多的忌讳和习俗。而且这天在民间还一直有“腊月怕二十七”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腊月二十七有何怕的?一起来看看吧。
01.腊月二十七是“凶日”
据了解,腊月二十七,是干支纪年中的丁丑月乙未日。
而这天在《彭祖百忌》中就有“乙不栽植千株不长,未不服药毒气入肠”的说法。其意思是说,每逢乙日,不宜进行栽植活动。这是因为乙日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日子,如果栽种作物,就会导致作物收成差,甚至可能出现连续几年的不良生长情况。而在未日不宜服药,因为服药可能会导致毒气入肠。根据中医观念,人体生病多半是由于阳气衰弱导致邪气入体,而未日阳气开始衰弱,服药可能会加重药物自身的阴性,对身体不利。
此外,腊月二十七这天还是十二建星中的“破日”。“破”象征着破坏、伤害和矛盾,代表着不利的事情,而破日通常被认为是凶日。在黄历的择日学中,破日通常不适合进行吉利的事情,如结婚、相亲、见贵人、上任、开业等,因为这些活动在破日进行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天就是黑道日,俗称“黑道凶日”。
而“凶日”就是农民朋友比较害怕的日子,因为这天很多事情是不宜做的,因此需要注意。当然,“腊月怕二十七”的说法,还不局限于这天的日子。还在于这天的天气。
02.腊月二十七是“五九天”
腊月二十七这天恰逢数九寒天中的“五九天”,而五九天多标志着寒冷逐渐减退,春天即将到来。
因为在五九天,天气开始回暖,虽然仍然有些寒冷,但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寒冷在减退。正如老话所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意思是到了五九、六九期间,河边的柳树就开始发芽了,此时天气开始回暖,春天即将到来。这也反映出五九是寒冷向温暖过渡的一个阶段,人们在此时能感受到气温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而对于“五九”而言,民间一直有“五九怕天晴”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五九天晴有何预兆?
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五九这天,农民朋友比较担忧这天出现晴天。这是因为这天出现晴天,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里雨雪较少,气候较干燥,很可能导致旱灾出现,而且这种干旱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很可能也会影响春季作物的返青和春播春耕工作,这样就会导致来年庄稼收成不好,是个灾年。所以农民朋友就害怕这天是晴天。
正如民间有句谚语所说,“五九一日晴,干旱到清明”,意思是如果五九这天是晴天,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甚至持续到清明节前后,这对春季的农作物生长不利。
此外,民间还有“五九晴了天,春来倒春寒”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五九这天是个大晴天,那么来年早春就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而这种天气对于庄稼作物的生长就会产生冻害威胁,很可能导致来年庄稼收成不佳。
看得出,“腊月怕二十七”的说法,除了担心这天是个“凶日”外,还怕这天是个大晴天,因为天晴会影响庄稼作物的生长。
总之,随着腊月二十七的到来,我们就要注意这天的不一般了。因为这天不仅很多事情不能做,而且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未来的农事活动及农业生产,因此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