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铄耳迷雾8:全新系列的稳健开端之作

李凌佳琦 2025-01-17 11:58:46

铄耳现阶段在售的Cadenz系列、S系列和EJ系列也算是老黄历了,近期他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迷雾”系列,寓意为用优秀的产品、优秀的音质来冲破当前冗杂HIFI市场的“迷雾”,给人有一种挑战者的意味,应该会在设计和调音层面带来一些很有辨识度的东西,而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可以做到纯自研方案的耳机品牌,铄耳也确实有这个底气来玩一些也许别人挑战不了的花活儿。但展望归展望,迷雾8这个打头阵的型号虽然有着名为“幻猫”的id设计还挺讨喜,但是在单元配置和调音层面反而给我一种传统的感觉,用相对基础的单元配置方式玩出了非常标准化的素质与较为杂食、轻度抓耳的调音,也许是出于新系列开端之作的保守倾向,迷雾8是一个试图走近两年主流HIFI发烧倾向的声音,比较容易进行广泛的推荐。

迷雾8在开箱过程中让我回忆起了S12ED的感觉,仪式感很强、配件很丰富,还赠送了一个项链饰品,官方说是基于幻猫设计的时尚单品,但我看着有点像是个缩小版的紧箍咒。被我吐槽了很久的那个需要旋转N圈的塑料收纳盒这次也换成了上下两层的磨砂质感金属盒,并配了一个软质的上盖。

迷雾8的腔体有上下两层,我很喜欢黑色部分的处理,高精度的CNC腔体处理但并没有很冷峻的金属质感,表面处理的很平滑细腻,两个腔体碰撞起来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像小时候玩的弹珠。而且虽然放进去了八个单元,但整个的腔体体积控制的非常小巧,也因为体积小的缘故,所以不需要把导管做的非常深就能够达到足够的贴合度与舒适度,对于不同大小的耳甲腔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甚至可以兼容女性用户的耳朵。这根原线如果单看的话我会有点嫌弃它的插针,黑不溜秋的那种很古老的风格,但其实和腔体搭配起来的话又很协调,所以我倒不认为铄耳这次是在接插件上省成本的。这根线使用的是8*20芯*0.05mm单晶铜镀银线材,并且在内部编入了200D的防弹丝,让线体强度更高的同时也不易缠绕、更方便收纳。

迷雾8搭载了八颗均来自于楼氏和声扬的动铁单元,使用了三路电子分频和四路物理导管,并且特地强调了在低频部分的低通滤波处理来提升低频的能量感,但总体而言,迷雾8的声音在低频方面也没有做出很夸张的调教方式,三频都是属于释放有度的,而且一耳朵的那种通透明亮的音色一定程度上会让我联想到EJ09,但它在声音锐度方面更克制,如果记忆没出什么偏差的话,迷雾8在中高频的部分要比EJ09来的更柔和、更平顺,不算是过于强调线条感,所以它在搭配的阶段会比EJ09更容易适配一些数码声的前端。从本身的驱动力需求方面来说,迷雾8不算难推,基本上千元级的小尾巴就可以在素质层面把它推出很高的上限来,但搭配方面我倾向于暖声的前端来互补,比如近期的海贝R6Pro MAX、山灵M8T,因为迷雾8本身在高频部分的结像比较精致纤瘦,有一定醇厚度的前端更能够让它的听感更为的细腻圆融,也和微暖的人声部分显得更加搭调。

声底来说,迷雾8总体还是一个非常现代的、一耳朵精致通透的褒义数码声,和近几年主流HIFI市场所喜欢的风格是高度相匹配的,但这类风格的声音最忌讳的就是高频过冲、声音僵硬、以及声音过度强调凝聚而失去宽松度。这方面迷雾8倒没有让我失望,至少它在中频的部分,不论是人声还是器乐的基音都有很好的宽松感,谈不上是完全的“松弛化”,是比较适度的蓬松化处理,人声的部分不会像高频那样结像过于精致,口型适度偏大、并且距离也较为贴耳,是比较典型的那种清丽型的暖甜向人声质感,对于亚洲系的女声有非常好的润泽度修饰,男声的声线稍年轻一点、醇厚度不算高,如果对男声的颗粒感、磁性有需求的话尽量避开过于明亮、数码味较强的前端。得益于高频部分的特性,迷雾8有着很好的速度感、优秀的瞬态与高频密度,所以也比较适合ACG燃曲、电音、摇滚乐的演绎,低频的部分不是那种很强调肉感与极低频深度的路子,弹性佳、打击感强,给人的感觉是迅猛而不拖沓、有氛围却不HUFI,有点让我回想起了2017年前后便携HIFI市场刚刚兴起的那种调音方向——那个时候很多国产品牌在调音方面有点束手束脚,小4党依然占半边天的话语权,很多品牌方都在追求小4的三频风格、但没有小4那么寡淡的“健康数码声”风格,虽然我认为迷雾8算是一个很现代化的高素质底子,但它的声音却让我觉得像是弥补了当年的某些遗憾一般,把素质与温度的倾向控制的很好,甚至这二者的边界有点模糊,就像我认为迷雾8是一个素质塞,但另一个平时和我听音观差的并不远的朋友却觉得是个听感塞,这种能够让不同人听出不同解读、但本身素质底子也很完备的产品属性,也算是那时候很多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HIFI品牌所追求的目标吧。

迷雾8有着自己很明确的声音强项,亚洲系的女声、狭义的日系ACG、钢琴为主的小编制、电子乐、New Age都能够胜任,听民谣的那种大白嗓也有着很好的温暖度修饰,但是在强调极低频和极限动态的一些现代电影原声和大编制中的管乐部分缺了一些厚重感、安定感,而且声场的纵深表现比较平庸,拿来听听贝小协、K.545什么的很合适,但听马勒就显得声音过于“清瘦”了,即便是经过偏厚的前端搭配以后也不算能够多好地胜任。所以,我对迷雾8在硬素质方面没什么能说的太大硬伤,它也同样是一个在种草阶段只需要考虑风格就可以知道是否值得下手的产品。

如果用我的视角来解读“迷雾”这个词汇的话,我会觉得它的声音在素质上尽可能做到了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本身没有太明显的性格倾向,除了干净通透清秀的基础调音以外,它对前端、耳塞套、线材都较为敏感、或者说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可塑性包括了音色搭配的变化性和足够好的素质做打底,毕竟它本身也是一个有着不错古典表现的女声向流行杂食塞,比较适合买耳塞时容易纠结的用户去做一个不出错的选择,也给“迷雾”的整个系列打下了良好的、适配性很广的开端。

0 阅读:1
李凌佳琦

李凌佳琦

为你带来严谨但不枯燥的音频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