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了!30年代的大凉山,彝族人还是奴隶社会

励志榜样力量 2024-12-19 16:26:14

1935年深秋,凉风裹挟着浓雾,在大凉山嶙峋的山峰间穿行。

摄影师庄学本裹紧羊毛披肩,艰难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他的目的地是“黑石寨”,一个位于大凉山腹地,至今仍保留着古老奴隶制度的彝族部落。

庄学本此行是为了记录这即将消逝的历史,但他不知道,等待他的除了震撼的影像,还有一个关于血誓、枷锁和最终救赎的故事。

我是在多年后翻阅庄学本的日记才得知这段故事的。

日记中,除了那些黑白照片,更多的是他与一位名叫吉克的年轻奴隶的对话。

吉克聪明、勇敢,渴望自由。

他向庄学本讲述了奴隶的悲惨生活,控诉着土司阿普尔呷的残暴统治。

阿普尔呷,黑石寨的土司,一个深信奴隶制是部落稳定基石的强硬人物。

他视奴隶为牲畜,随意打骂、买卖。

他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对任何挑战他权威的人都毫不留情。

庄学本的到来,在他看来,就是对这种秩序的威胁。

日记里,庄学本详细记录了与阿普尔呷的几次交锋。

阿普尔呷对庄学本的相机充满敌意,认为那是“摄魂的邪物”。

他警告庄学本不要干涉部落事务,否则后果自负。

庄学本则试图向他解释外界的变化,以及奴隶制的野蛮与落后。

两人的对话,如同两个世界的碰撞,充满了火药味。

吉克的出现,让这种碰撞更加激烈。

他偷偷地把奴隶们遭受的虐待告诉庄学本,并请求他帮助他们获得自由。

庄学本被吉克的勇气和渴望所感动,他决定尽自己所能,改变黑石寨的命运。

我仿佛能看到,在昏暗的火塘边,庄学本、吉克和阿普尔呷三人之间剑拔弩张的场景。

庄学本的相机,吉克期盼的眼神,阿普尔呷阴沉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之夜。

吉克联合其他奴隶,发动了起义。

他们冲进土司的宅邸,试图推翻阿普尔呷的统治。

然而,起义很快被镇压,吉克被俘。

阿普尔呷盛怒之下,决定将吉克处死。

就在这时,庄学本站了出来。

他没有武器,只有他的相机。

他用镜头对准阿普尔呷,记录下他即将犯下的罪行。

同时,他也向阿普尔呷展示了他拍摄的其他照片——东部城市的繁华,新社会的光明。

那一刻,阿普尔呷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或许从未想过,大山之外的世界竟是如此不同。

他一直坚守的“秩序”,在庄学本的镜头下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最终,阿普尔呷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释放了吉克和其他奴隶。

或许是良知的觉醒,或许是时代的洪流,让他不得不做出改变。

庄学本离开了大凉山,他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加速了大凉山奴隶制的瓦解。

吉克成为了新社会的建设者,他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珍惜自由。

这段历史,让我联想到古罗马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的抗争虽然失败,却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根基。

黑石寨的故事规模虽小,却同样展现了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

从黑奴贸易到印度的种姓制度,压迫与反抗,如同影随形。

而最终,推动社会进步的,正是那些敢于挑战不公,追求自由的人们。

庄学本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更照亮了人性的光辉。

他用镜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和救赎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阅读:0
励志榜样力量

励志榜样力量

励志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