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中记录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凿石,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古代愚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感动老天,才将通往外界的路修好。但现代愚公“张容锁”却真真实实地自己挖山凿石,修通了一条通往家乡的道路。
为了此事他倾尽全部家产,给家乡带来了与外界联系的道路,家乡经济发展也好转起来。但后来他却被村民们举报,事情闹得挺大,乡亲们眼中的家乡功臣为何落得如此地步?
被大山隔绝的回龙村1952年,张荣锁生于太行山的一个小村子回龙村。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回龙村,传说是因为村子所处的地方山势险要,龙来到这里都无法顺利穿越,只能原路返回,从命名上都能看出这里多么险峻。
也正是险峻的地势,导致回龙村仅仅900多人硬生生地被拆成了17个小村子,村民们依照有利地形建房造田,无法形成完整规模更大的村落。
村子里祖祖辈辈都在大山深处生活劳作,很少与外界联系,因为根本没有出山的道路,如果不得已必须出去,村民们也要冒着很大风险,手脚并用在太行山上铤而走险,来回一趟就像过一遭鬼门关一样。
改革开放以后,外面世界快速发展,回龙村却仍然沿袭着几百年以来的农耕生活,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水、电不通,农民们靠着险要山势中造出的一点薄田,勉强度日,村子里人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医疗、教育更是落后,生活条件十分艰难。
历练自己,张荣锁创业成功张荣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好在他生于一个开放的年代,读完了高中后他便出村入伍当兵,没有继续待在村子里。
据他后来回忆道,出村时他整整走了6小时的山路。战友们在宿舍谈论起家乡都是赞美之词,非常想念家乡亲人,张荣锁此时只能低着头,自己的家乡和战友们说的完全不同。
险要的地势,艰苦的生活劳作环境,让他的亲人们过得异常艰辛。正是在这时,张荣锁开始关注老家的发展问题,为他后来回乡造路埋下了种子。
张荣锁知道走出大山本就很不容易,他非常珍惜外界来之不易的一切机会,当兵期间努力锻炼自己,学习各类技能。
例如当兵期间他当驾驶员学会了开车,又当过炊事员学会了做饭,积累了食堂运营相关经验。尝尽百苦也历练出一身本领,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他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业生涯打下了基础。
退伍后的张荣锁也干过很多工作,跑长途运输中结识了不少做生意的商人,后来经朋友介绍,他也开始办起了自己的石材加工厂,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他在商业上崭露头角,生意越做越大,张荣锁成功发家致富,成为当时少有的富豪。
就是在这时,村民们得知他在外面发展得很好,村干部和乡亲们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也能带领家乡富裕起来。
回村修路反被村民举报乡亲们热切的眼神让张荣锁难以拒绝,更何况在他心中早已埋下一颗改变家乡现状的种子,如今他有能力也有资金,于是他跟着乡亲们回到村子,担任党支书,开始全面治理村子的各类问题。
他觉得首先要将村子通上电,带领村民们将一根根高压电线杆绑在绳缩上,花费两个半月,重达500公斤的电线杆终于全部运回村子。通电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喜悦之情溢满了整个村子。
接着他开始整治村里的耕地,在经过多番的实地考察后,认为当地比较适合种植果树,并引进外地技术在家乡种植山楂茶。
于是在太行山险要的地势下,他带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梯田,在梯田上他种植果树。
当果子到了成熟季节,他再动用自己多年的人脉,将家乡产的水果顺利卖了出去。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每个人都非常有干劲,村子的面貌也不再闭塞。
但修路一直是张荣锁心中的一大难题,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件事。只有修一条通往外面的路,才能让村子与外界有联系,才能让村子长久发展,子孙后代才能够真的走出大山。
于是他为筹措资金,将自己经营多年的石材厂变卖掉,倾尽所有家产来修这条路,带领乡亲们日夜苦战,终于在2002年,修建成功一条盘山公路。
这条公路非常宽阔,直通村子。上学的孩子们、外出的村民们终于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出村了,回家的路再也不用费几个小时才能走到。
为了修路,张荣锁也变得一贫二白。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被评为2002年的十大感动人物之一,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但没想到2015年,村里17个人联名上书,举报他贪污腐败,还学历造假,其他罪名数不尽数。
这让人们不禁诧异当年的“愚公”如今名声扫地,还与帮助过的乡亲们为敌。对于这件事,张荣锁没有做出回应,事情的真相如何至今谁也不知道。疫情期间,张荣锁还尽己所能捐助了2万元。
小结:如今张荣锁已经是个普通人,回归了平淡的生活。是是非非自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疫情期间他还能默默捐献2万元来抗疫,这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他仍然没有失去初心。
带着乡亲们凿石开路,自费为修路筹措资金,这本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都不能抹掉他的这份功劳。
当代“愚公”仍然在努力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些举报他的村民们,也不该忘记他的这份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