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春节禁忌,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讲究

哎呦喂育儿 2025-01-30 16:52:39

哈喽大家好,我是哎呀妈。今天大年初一,在这里先祝大家蛇年大吉,巳巳如意。

最近回娘家过春节,女儿懂事多了,对于很多长辈的话,都能听得进去,也会问很多“为什么”,所以想借这个机会,来聊聊关于春节的一些习俗和禁忌。

去年春节,朋友一家就因为对春节禁忌的不了解,闹出一段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引人深思的小插曲。

大年初一,朋友的大女儿想着新年新气象,一大早就起床开始打扫房间,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清理了一遍。

她本以为自己勤快的举动会得到家人的夸赞,没想到,妈妈看到后却皱起了眉头。

妈妈略带责备地说:“大年初一可不能扫地,这会把家里的财运扫走的。”

朋友大女儿听后,一脸疑惑,她完全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讲究,心里不禁有些懊恼,觉得自己好像破坏了新年的好兆头。

之前听朋友聊起这件事,我就有种意识:春节期间的各种禁忌并非迷信,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期许。

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每一天都有着独特的讲究,早点告诉孩子,孩子才不会糊里糊涂破了老一辈的规矩。

1、大年初一

除了前面提到的不能扫地,还有很多禁忌。

比如不能动用针线,传说这一天动针线,会招来 “白虎”,带来霉运;也不能吃药,寓意着新的一年无病无灾,身体健康。

在饮食上,有些地方初一要吃素,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象征着新的一年清清静静、平平安安。

能做的就是:凌晨放鞭炮,赶走“年兽”,穿新衣新鞋,晚辈给长辈拜年。

2、大年初二

这一天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叫 “迎婿日”。

女儿回娘家时,要携带礼品,称为 “带手” 或 “伴手”,注意,礼物必须是双数。

而且,在娘家吃饭时,不能留宿,要当天返回婆家,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

有些地方还有上坟(祭祖)的习俗,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而这些做法的背后,恰恰体现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对亲情的重视。

3、大年初三

又称 “赤狗日”,在传统习俗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不吉。

所以这一天人们一般不外出拜年,以免招惹口舌是非。

如果非要外出,也尽量选择在上午,下午则宜待在家中。

有些地方,还会讲究不能晚睡。

4、大年初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一天是祭财神的日子。

过去,老板想将某人 “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这一天也不宜远出,要在家中迎接灶王爷回民间。

5、大年初五

俗称 “破五”,有 “赶五穷” 的习俗,即赶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这一天,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把垃圾扫出门外,谓之 “送穷”。

从这一天起,商店开市,一切恢复正常。但讲究的商家会特地找当天的吉时,鸣炮神,开张大吉。

禁忌:不用生米做饭,不做针线活,不串门。

6、大年初六

这一天,家中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包括没用的破衣服,谓之 “送穷鬼”,寓意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没有任何禁忌,属于好日子,大家不必忌讳什么,放心地宴请朋友或者商铺开工。

7、大年初七

是 “人日”,即人的生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这一天,人们要吃七宝羹,以七种蔬菜煮成汤,寓意着用蔬菜的生机和营养,为新的一年祈福,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

禁忌:大人忌讳训斥小孩。

写在结尾:

正如古人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这些春节禁忌,虽然在我们这代8090后的父母来说,有点不合时宜,甚至有点迷信意味,但它们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哪怕当下有些禁忌的形式,不再被严格遵循,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可以让我们对新年生活有一番认识和解读。

最后,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顺遂,幸福安康,让有意义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延续下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

1 阅读:73
哎呦喂育儿

哎呦喂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