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对峙升级,极限施压遭遇强硬回击,核协议倒计时引爆危机

若曦谈 2025-03-12 17:06:29

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电视讲话中怒斥美国“霸凌行径”时,德黑兰街头民众焚烧美国国旗的画面正通过社交媒体传遍全球。

这场始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在24小时内将美伊关系推向战争边缘——特朗普警告称若不重启核谈判将采取军事行动,而哈梅内伊则用“永不屈服”的宣言彻底关闭对话窗口。

冻结伊朗石油出口关键企业的海外资产,将制裁范围扩大至与伊朗能源交易的外国公司,甚至威胁切断伊朗央行的国际结算通道。

受此冲击,伊朗货币汇率在金融市场剧烈震荡,黑市美元兑里亚尔汇率创下历史峰值。但不同于以往的是,伊朗革命卫队首次公开新型弹道导弹部署画面,射程覆盖波斯湾所有美军基地的“波斯湾-24”导弹进入战备状态。

围绕核问题的博弈始终是美伊矛盾的焦点。2015年达成的核协议曾短暂缓和局势,但美国单方面退出并重启制裁后,伊朗逐步突破铀浓缩丰度限制。尽管伊朗总统近期重申“不谋求核武器”,但纳坦兹核设施的扩建工程仍在加速。

美国的军事威慑遭遇伊朗“不对称反击”战略的精准拆解。革命卫队海军司令坦吉西里公布“蜂群战术2.0”计划:500艘配备反舰导弹的无人快艇可同时锁定波斯湾舰船目标。

俄罗斯则被曝向伊朗提供S-400防空系统技术,这将大幅提升伊朗对隐身战机的拦截能力。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持续深化,人民币结算体系帮助伊朗绕开38%的制裁损失,西南部恰巴哈尔港的原油日转运量激增至150万桶。

美军在中东仅部署1个航母战斗群,远低于发动大规模作战的标准配置。但伊朗的强硬反应超出预期,最高领袖办公室罕见授权革命卫队“自主反击权”,意味着任何美军挑衅都可能引发链式反应。以色列的介入使局势更趋复杂,其F-35I战机近期频繁演练远程奔袭,目标直指伊朗核设施。

在伊核协议到期倒计时之际,国际社会正展开紧急斡旋。俄罗斯提议召开“6+1”紧急会议,中国外长呼吁各方保持克制,欧盟则试图挽救协议框架。

德黑兰的立场愈发清晰:唯有美国全面解除制裁并赔偿损失,才可能考虑新的谈判。这场关乎中东命运的博弈,正考验着各方的战略智慧与危机管控能力——毕竟,波斯湾承受不起又一次误判引发的灾难。

0 阅读:21
若曦谈

若曦谈

目光所致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