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客场战平南安普顿,对阿森纳的战绩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11轮比赛结束之后,他们依然以2分的优势领先于曼城,稳居积分榜的首位。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是本赛季表现出色的阿森纳第一次在非BIG6球队的身上丢分,所以在战术上,这是阿尔特塔在赛后需要重点回顾的一场比赛。
而更有趣的地方在于,阿森纳本场丢分的关键区域,恰恰就是在富安健洋代打,或者已经不能称之为代打的左后卫区域。

上一轮对阵利兹联,富安健洋继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之后,第二次首发出现在了左后卫的位置上,全队在攻防两端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端倪。
于是在赛后,我们提到了富安健洋出任左后卫会带来的问题:

而在本场比赛,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丢球和丢分。
在回顾丢球回合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阿森纳的两次防守。
第一个镜头,发生在比赛第6分钟,场上比分还是0-0:

南安普顿通过一脚长传横移,直接捕捉到了阿森纳的弱侧空间,南安普顿的右后卫利安科轻松拿球、推进,一直来到禁区前沿,最终以一脚质量一般的射门结束了南安普顿的这次进攻。
第二个镜头,发生在比赛第17分钟,阿森纳已经收获进球:

南安普顿以类似的方式,再次捕捉到了阿森纳的弱侧空间,只不过这次埃尔尤努西并没有停好,而且马丁内利快速回防到位,破坏了埃尔尤努西的接球质量,让阿森纳得以免受一次被推回后场的危险。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场边看到马丁内利快速回防、破坏的阿尔特塔,为巴西人送上了掌声:

然而在丢球回合,哪怕这样的防守付出再能得到阿尔特塔的赏识,马丁内利也无法到位了:

于是,问题来了:
作为一名专注于内收、垛后的左后卫,富安健洋身前会暴露的空间,阿尔特塔是如何考虑的?
其实答案并不难得出。从阿尔特塔的履历、师承瓜迪奥拉的过程,以及单独带队阿森纳之后的表现来说,阿尔特塔自然会从前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他不会认为左后卫需要在这三次防守中承担主要责任,问题出在前场。
众所周知,在足球运动里,外场10人是无法覆盖防守中的所有空间的,但足球只有1个,所以在主打高位逼抢的教练眼中,有些场区是重要的,比如球附近的场区,一定要占据、施压;有些场区则是不重要的,比如远离球的场区,可以适当放弃。
这一点,其实和过去重视低位防守的教练的思路有着一定的相同性,只不过大家对于防守的理解完全不同。
比如在丢球回合中,富安健洋身侧的空间就是不重要的场区,可以适当放弃,因为对手在此时很难直接利用到他附近的空间:

即便南安普顿左路直接送出长传,质量、球速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富安健洋和队友也有充足的时间移动过来,破坏对手的推进。
前两个场景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可以适当放弃一些场区,那么球队就腾挪出了更多的资源来投入到逼抢环节中,投入到球附近的场区中,比如在前两个场景里,阿森纳全队大幅右倾,在关键区域里形成了人数上的优势: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让南安普顿送出了长传,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之处:
阿森纳既放弃了对富安健洋身前空间的覆盖,同时也没有做好对球的施压、逼抢。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场景都发生在比赛初段,不存在球员因体能不足而出现失误、松懈的可能性,所以在阿尔特塔的视角里,这两次被对手打出横向转移,首先要问责球附近的球员,逼抢没有做好,而不是问责富安健洋。
然而,逼抢就是这样一件事。
即便比赛刚刚开始,即便球员体能充足,即便体系搭建合理,球员也不可能在逼抢中不出现一丁点失误,更何况面对实力更强的对手,逼抢失效的情况更是可能会频繁出现。
阿尔特塔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对此的应对方法就是马丁内利回追,这一点从他的鼓掌就能看出来,然而我们之前提到过,马丁内利最好不要背负沉重的防守任务,因为前场的热苏斯也需要他在左侧保持牵制能力:

当然了,对阵南安普顿这样的球队,马丁内利自然不会站位过于靠后,有些个别问题靠偶尔的回追就能解决,但可惜的是,丢球回合里他不可能追得上了。
和开局的那两次场景一样,丢球回合里最大的问题是阿森纳在前场和右侧投入了大量的人手,但还是没能阻止对手的推进,尤其是阿里博的漏球,让南安普顿直接形成了横移的势头,从而让富安健洋被迫在大空间里单防埃尔尤努西:

富安健洋是逼抢失效的受害者,但阿森纳不是没有资源在这个情况下做得更好。
单防埃尔尤努西的时候,富安健洋的身体姿态没有问题,面朝外线,更注重防范右脚持球的埃尔尤努西沿外线起速、突破:

然而面对比他矮了整整10cm的埃尔尤努西,富安健洋给的空间还是太大了,这直接导致埃尔尤努西哪怕以一个并不高效的方式直接内切,但还是成功了:

归根结底,还是富安健洋在这个需要单防的场景里太高了,他没有自信再靠近埃尔尤努西半步,从而更好地同时兼顾“防范对手起速”和“压迫后者下一步操作的空间”这两个防守目标,他只能选择前者,放弃后者,最终导致埃尔尤努西晃过他,送出助攻。
此后登场的蒂尔尼,则在一次类似的需要兼顾压迫和转身的操作里,展现了自己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灵活性:

富安健洋可以打边路,因为他有着不错的跑动能力和灵活性,但这建立在他接近190cm的身高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在这个身高范围里,他的灵活性很不错,但大概率比不上比他更矮的球员。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将蒂尔尼放入丢球回合中的左后卫,他可以更好地防守埃尔尤努西,或许依然无法阻止丢球的发生,但至少能让丢球发生的概率下降那么一点点。
当然了,拿富安健洋和蒂尔尼直接相比,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但这就是阿尔特塔最近在左后卫位置上做出的选择。
最终,这也成为了他和阿森纳在这场比赛付出的代价。

因为左后卫内收的全新要求,在传统要求下成长起来的蒂尔尼难以彻底领会,这一点导致其在左后卫的主力竞争中输给津琴科,甚至输给如今的富安健洋,这并不难理解。
在阿尔特塔的全新体系里,马丁内利是拉边接球的人,扎卡则是前插肋部的人,于是内收支援托马斯的左后卫需要更好的中场意识和能力,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逼抢环节永远做不到尽善尽美,左后卫的防守能力自然也不能被彻底无视,赛季漫长,球队需要在很多时候保持人员使用上的灵活性,何必对站位要求那么死板?
蒂尔尼的防守能力其实非常宝贵,在加布里埃尔需要保护的情况下,阿尔特塔如果看不见或不利用,那将会非常可惜。

使用双高边后卫,在单场比赛里会出现防守问题,但在更长的时间幅度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在阿尔特塔的体系里,左后卫的助攻幅度比右后卫要少,这一点倒是没问题,但本-怀特的个子同样不矮,助攻幅度和频次对他也是一柄双刃剑。
本场比赛,他送出了一脚助攻,但在更多的时候,他的前插只是用来帮助萨卡分散一部分防守强度,让后者打出更好表现,所以很多时候,他的助攻幅度也仅局限于靠近萨卡。
这样一来,如果富安健洋和本-怀特继续出任左、右后卫,那么左、右两侧都会出现支援力度不足的倾向,比如一些边后卫可以带球的场景,他俩会更倾向于送出传球,这就增加了中路球员接球的压力和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热苏斯第四场首发却没有进球的比赛了,而他上一次首发进球,是在对阵热刺的北伦敦德比中,那场比赛的左后卫是津琴科。
如果因此增加热苏斯的疲劳积累,那对阿森纳来说是更得不偿失的后果。

富安健洋是一名很不错的球员,身高体壮的同时,还有不错的速度和亚洲球员普遍出众的灵活性,另外作为日本球员,左、右脚的基本功也很扎实。
这种各项素质的全面性,是他在阿森纳队内位置竞争中最过硬的招牌。
然而全面,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用。单场比赛里可以应急,可以专门防范萨拉赫这样的球星,可以借此打出额外的优势,但在更长的时间范围里,球队需要的是更好的稳定性和更持久的战斗力,哪怕其看起来符合阿尔特塔对这一位置的特殊要求,长期使用也需要慎之又慎。
至少在今天,南安普顿已经给了阿尔特塔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