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远游欧洲时的照片。
16岁的少女怀抱着对外边世界的向往,第一次出门远行。
浪漫的巴黎,庄严的罗马,优雅的伦敦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只是这位少女可能还不知道,看风景时的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美景。
一份美满的爱情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
她的父亲是林长民是致力于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现状的有志之士。
她6岁能为祖父代笔写信,19岁就能翻译英语童话。
才女之姿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1920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访问。
为了培养自己最看重的女儿,他将林徽因带在身旁。
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风流才子徐志摩。
彼时的林徽因只是在书中见识过欧洲的繁盛,心中早已充满了向往。
欧洲各国的旅途,让她见识到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
而沿途各有特色的美景,以及颇具风格的建筑,都打开了她对美的全新认知。
在欧洲的一年时间中,张希若、金岳霖等人是林家的常客。
年少的林徽因总是坐在一旁安静地听大人们的谈话。
这些文坛中顶尖人物的交流,让少女逐渐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而诗人徐志摩,也是在这时与她相熟。
在徐志摩的影响下,她逐渐喜欢上了雪莱等人的现代诗句。
这些优美的文字,仿佛具有魔力一般,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少女对这些巨匠充满了崇拜感,这种崇拜也扩散到了徐志摩的身上。
只是徐志摩会错了意,错把这种崇拜当成了爱意。
于是他便回以更加浓烈的爱意。
面对徐志摩的疯狂追求,懵懂的少女一时间慌了神。
她请求父亲出面,结束这场因误会产生的爱。
她喜欢的是诗人的才华,却并不是这个诗人。
而她的真爱,也很快就会和她见面。
一年后,林徽因回到故土,继续自己的学业。
而也就在这时,她见到了几年前的故人,也是后来的爱人:梁思成。
他就像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耀眼。
学校管弦乐队队长、体育运动会的跳高冠军,以及《清华年报》的美术编辑,这些身份全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两人在北海公园的水边分享生活,在白塔之下尽情欢笑,在红砖金瓦的太庙里探讨人生。
这对才子佳人,在注定的缘分中相爱了。
一腔爱国的热情
后来的建筑大师梁思成,那时候都不知道建筑学是什么。
有天林徽因跟他说,自己想要到国外学建筑。
也是那天梁思成才明白,她所说的不是房子,也不是构筑物,而是建筑学。
那是一门将艺术和工程学融合在一起的学科。
两人相伴着前往了美国留学。
可是当林徽因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之后,却被拒之门外。
竟然只是因为她是个女生。
学校认为建筑系经常需要熬夜画图,她作为一个女生不适合这种工作。
但她不会被这种荒唐的理由打到。
她选择了同一学院的美术系,同时选修了所有建筑系的课程。
她表现出的坚韧,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熬夜画图这种事丝毫没有让她退缩,甚至还经常因为赶作业而错过饭点,只能喝水充饥。
这种拼劲儿不仅让她获得了学生的尊重,让她获得了不少奖项。
更是让学校破例将她聘为建筑设计教师的助理。
三年时间,她就完成了大学四年的课业。
如果继续留在学校,她将会获得世界顶尖的资源,未来不可估量。
但是她当初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成之后能报效祖国。
当年在欧洲看过各式各样的上百年的古建筑之后,她深刻意识到中国古建筑保护意识的缺失。
每次经历战火后,木质古建总会被彻底摧毁。
将这些建筑数据保存下来,已经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而父亲在混战中的意外死亡,更是让她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1928年,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下令扩建校舍,全国招募人才。
林徽因好梁思成趁此机会,在东北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当时整个系只有他们夫妻两个教师,每天批改完学生作业之后都已经是深夜。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对中国古建进行了解,她带着学生到沈阳故宫去实地参观。
东北的天气很冷,但是师生们为国效力的心是火热的。
一颗坚强的心
九一八事变后,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她已经没办法再安心坐在教室中教课了。
她现在有了一个更迫切的任务:抢救文物。
她必须赶在文物被战火摧毁之前,将宝贵的数据记录下来。
即便日后真的不幸毁于战争,也能为后世留下研究资料。
林徽因夫妇和他们的同道,辗转了137个县市,调查了1823座建筑。
详细测绘建筑206组,测绘图稿1898张。
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没有一个不需要流下大量的汗水。
有的建筑需要上到房梁上进行测绘,林徽因就爬。
有的建筑已经老化,走上去会有坠落的风险,林徽因也要走。
即便冒着在路上被打劫的风险,她也认为这件事非做不可。
有日本学者挑衅她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唐代木建,要找的话,只能去日本。
这番话点燃了她本就火热的民族心。
她大海捞针一般地一点点排查,一次次深入无人的偏僻之处。
终于在1937年,根据一幅壁画上的线索,找到了一座完整保存的唐代古建:佛光寺。
她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勇往直前。
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她也一定要将心中的信念贯彻到底。
只是她的精神再顽强,也始终无法抵抗这种生活所带来的身体上的病痛。
1945年中国战胜侵略者后,她已经病重到无法下床,她是被抬着去到街上感受胜利的喜悦。
即便医生说,她最多可以再有五年的寿命,她也依旧拖着病重的身体,完成了一件件大事。
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设计住宅,为保护景泰蓝工艺做调查研究。
参与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还在保卫北平古建筑的时候与当时的市长大吵一架。
她挺过了五年又五年,在1955年4月1日病逝,年仅51岁。
结语
她的一生都是在斗争中度过,世人提起她却只有情爱。
殊不知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写给儿子的诗,与徐志摩无关。
她收藏的飞机残骸,也不是纪念徐志摩,而是纪念牺牲的空军弟弟林恒。
在她的身上,最不值得一提的就是爱情。
那年她只有16岁,人们只看到了她惊为天人的容颜。
殊不知这俏美的容貌下,还掩藏着一颗炽热的心。
部分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与林徽因——清华大学校友网
《图画时报》中的林徽因——党史频道-人民网
林徽因诞辰111周年:才女的传奇人生与绝美笔触[图]——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