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糖妈妈”,才发现饭吃错了

十七小张 2024-11-20 09:15:25

33岁、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21.5、备孕期间每周练习2~3次瑜伽的我,怎么也没想到,怀孕24周的糖耐量试验(OGTT)居然没有通过,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我拿着试验结果在产科候诊,与同样没能通过糖耐量试验的几个孕妇一起聊天,尝试找出各自没有通过的原因。有人说,都怪自己前一天晚上吃了一大碗面条;有人说,肯定是因为最近几天水果吃多了,不然肯定不会超标;也有人后悔喝完糖水怕吐,就一直坐着……大家都希望医生能考虑这些偶然因素,网开一面。但是,产科医生斩钉截铁地统一回复:空腹血糖、服糖1小时血糖、服糖2小时血糖,三者之中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标准,哪怕只是超过0.01毫摩 / 升,都要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于是,空腹血糖、服糖1小时血糖合格,服糖2小时血糖超标准0.3毫摩 / 升的我,眼看着产科医生在我的孕期档案上标注GDM,再贴上黄色的风险提示标识。按照医嘱,接下来我要去看营养科医生,学习科学饮食和血糖监测。

开始控糖

才知道自己踩了不少雷

到营养科就诊后,医生根据我的身高、体重、孕周,给了我一份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处方。我每天需要摄入1980千卡的能量,并将这一天的能量值合理分配到6餐中,即3顿正餐和3顿加餐。其中,早餐占比10%,中餐30%,晚餐30%,每顿正餐后2小时吃加餐,加餐各占比10%。此外,无运动禁忌证的情况下要适当运动,通过饮食和运动,将孕期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7毫摩/升之内,加餐可以吃水果;如果超过6.7毫摩/升,加餐就用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

为了监测血糖,我戴上了24小时血糖动态监测仪,观察每次进食后血糖的曲线变化。也因此,我发现自己之前的饮食习惯确实踩了不少雷。

1.碳水多、蔬菜少的早餐组合

带来一天中的血糖峰值

1个包子、1块红薯、1个鸡蛋、1杯牛奶的早餐组合,我自认为营养均衡,能量也不超标。但戴24小时血糖动态监测仪的第1周,我发现自己每一天的餐后2小时血糖最高值都出现在早上,而不是进食量比较大的中午或晚上。

第二次去营养科就诊时,我向医生提出了我的疑问。她仔细看完我的膳食日志及相应的血糖测量表后告诉我,问题出在我的早餐中主食多了而蔬菜不够, 包子、红薯是2份主食,鸡蛋、牛奶是蛋白质,蔬菜为0。这种搭配不利于控制血糖,建议我在早餐中加入100克蔬菜,如黄瓜、豆芽、菠菜等,再把红薯放在早餐后2小时的加餐时段吃。

参考她的建议,并且吃饭时按照蔬菜——蛋白质——主食的先后顺序进餐,我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逐渐平稳了。

2.一小包脆脆角

让血糖久久不能回落

某个周日下午,我外出回家后饿得厉害,随手拿起桌上一包脆脆角就吃了。万万没想到,只有手掌大的一小包零食,居然让我的血糖值停留在9毫摩/升以上,久久降不下来。

被血糖仪提示音惊到后,我赶紧看了一下这包零食的配料表:小麦粉、植物油、玉米粉、白砂糖、食用盐……妥妥的糖油混合物!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 克脆脆角的能量是2217千焦,约等于530千卡,超过了饮食处方中我一天所需总能量的1/4 !

惊魂未定的我想起之前,自己经常在周末一边吃零食一边刷剧。混合了糖油的这种小零食又脆又香,吃起来又方便,让人完全停不下来,经常一吃就是两三包。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它居然是“血糖炸弹”兼“能量炸弹”!

3.米皮+肉夹馍套餐

让血糖爆表了

出生在面食大省的我,开始控制血糖后一直小心翼翼地抵挡各类面食的诱惑,但在炎热的夏季,爽口丝滑的米皮和香喷喷的肉夹馍实在让人难以抗拒。于是,我铤而走险一次,没想到,血糖值出现新高,破10了!

把这一次的膳食日志及相应的血糖测量表拿给营养科医生时,她就饮食习惯和我聊了起来。我才知道,米皮、米粉等都属于精制碳水,升糖效果显著,控糖期间一定要避免;“在胡辣汤里淹死一个油馍头,开启热气腾腾的一天”也不可取,用淀粉勾芡做成的汤和油炸食物的组合,同样会让血糖飙升 ;很多上班族图方便常吃的即食燕麦片,会迅速升高血糖水平,远没有保留完整的麸皮、胚乳和胚芽,需要煮制的燕麦才对血糖“友好”。

4.别把绿豆、山药

不当主食

“绿豆是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绿豆汤我应该可以喝吧?”我问营养科医生。她说 :“可以,但要把汤和绿豆分开,一次只喝绿豆汤或者只吃绿豆,不然就像喝粥一样了。绿豆是谷薯类食物,属于主食。吃绿豆时,要把绿豆的重量算进主食里,减少其他主食的量。”看我一脸疑惑,她又告诉我另一个常见的食物认识误区。

莲藕、山药、荸荠、芋头、百合、毛豆、豌豆也要算作主食。虽然这些食物平时经常被视为蔬菜,但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对于控糖人士来说,食用了这些食物,就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控糖路上

我慢慢学会了正确吃饭

1.控制饮食并不是挨饿。

我第一次拿到营养科医生给的1980千卡能量各餐分配表时,忐忑地问 :“这么吃,我能吃饱吗?”医生很肯定地说 :“一定能吃饱,这个量可能让你比之前吃得更饱,而且因为各种营养素搭配合理,还能帮助你更好地控制孕期体重。”

逐渐习惯了每天吃6餐,我不知不觉就做到了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增加蔬菜、蛋白质的摄入,将主食分配到6餐中。我一点儿没觉得饿,而且正如营养科医生所说,孕中晚期的体重增长控制得很好,血糖也在标准范围内。

2.给食物称重,

知道了一份食物有多少。

第一次去营养科就诊时,营养科医生特别提醒,回家后一定要买食物秤,把每一天自己摄入的食物称重并计算能量,这样才能真正准确地控制饮食。很多人都是称重后,才意识到自己哪类食物吃多了、哪类吃少了。

用上食物秤,我才发现,原来一份肉、一份主食的量这么少,而一份蔬菜的量这么多,难怪之前想减重的时候,加大运动量也没什么明显效果,问题就出在“管住嘴”这个环节。

3.吃水果一定要控制量。

我很爱吃水果,春天的草莓、樱桃,夏天的西瓜、葡萄,秋天的柚子、梨,我经常吃过瘾了才停,从来不考虑重量。营养科医生给的饮食处方中标出,一份水果相当于150克葡萄或200克梨、桃、苹果、柚子或 300克草莓,而我以前经常一天就吃下了三四天水果的量!

4.自己做饭,

比外卖更利于血糖控制。

全麦面包是适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但挑选出一款真正的全麦面包真是太难了!超市货架上很多商品名为“全麦面包”的面包,配料表第一位是小麦粉 ;终于翻到一款配料表第一位是全麦粉的,后面紧跟着白砂糖、海藻糖或麦芽糖……没办法,我只能放弃。

面包这类食物中就有这么多潜藏的雷区,外卖食物中又有多少不适合我吃的成分呢?我开始研究食谱,学着自己在家做饭。杂粮饭、全麦馒头、全麦包子……跟着食谱一步步操作,我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主食种类,也把血糖控制得更平稳。

长达几个月的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是对自制力的极大考验,对于受激素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孕妇来说更为不易。“为了自己控制饮食,你不一定做得到,但是为了肚子里孩子的健康,你什么都可以做到。”产科医生的鼓励,精准加固了“糖妈妈”的心理防线。

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后,我的餐后2小时血糖一直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每次产检时,医生都会说一句 :“控制得很好,但要继续坚持。”有研究发现,约1/3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在产后5~10年转变成2型糖尿病患者,“糖妈妈”即使分娩后也不能放纵。看来,我要把确诊妊娠期糖尿病之后学到的关于吃饭的知识和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了。

文章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