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论芸轩
编辑|论芸轩
前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抗日战场上的民族英雄,又因为妻妾成群而备受争议。
可以说,他的一生不仅跨越了多重身份,还经历了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正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去世之后却迟迟不能入土为安。
那问题来了,在这背后究竟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从纨绔子弟到抗日名将
范绍增出生在四川达州的一个富庶人家,父亲是当地的大地主,祖父更是德高望重的“范绅士”。
也正是家庭的化境,导致了范绍增从小锦衣玉食却养成了不思进取的性格,整日里逃学玩耍,在外厮混。
尤其是14岁那年他因为赌博输钱,竟然和人大打出手,连劝阻的祖父都没放过,气得老人家当场就要把他活埋。
说实话,我对他这个阶段的经历还是有些不以为然,虽说家教严厉,但范绍增打伤至亲也未免太过分了。
但如果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也是他性格中桀骜不驯的一面,为日后的传奇经历埋下了伏笔。
范绍增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22岁就当上了袍哥头领,在当地也算是一方势力了,不过,他倒没干些欺压百姓的勾当,反而还劫富济贫,在民间口碑不错。
1925年他跟随杨森前往武汉,想要一展宏图,谁知道出师不利,部队被革命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也让范绍增看清了局势,明白跟着杨森混不出什么名堂。
后来,他在刘湘和刘文辉的争斗中,果断选择了前者,还获得了丰厚的奖赏,在重庆修了一座豪华的宅院,看来这位范大哥不仅武艺高强,在权谋方面也是有点刷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有350多万的川军子弟奔赴前线,而范绍增这时候却和刘湘闹了矛盾,一个人跑到上海,担任第十一兵团的副司令。
1938年,他又被委任为八十八军军长,为了筹备兵源和装备,这位从不缺钱的大佬,竟然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拿了出来。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范绍增刮目相看,从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到肩负抗日重任的军队将领,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选择了挺身而出,这种家国情怀,实在令人敬佩,但范绍增的传奇故事还远不止如此。
在接下来的抗战岁月里,他带领部队在各个战场上浴血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战绩。
英勇作战,立下汗马功劳
在我国历史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无数将士前赴后继,保家卫国,而范绍增也是这些民族英雄中的一员。
当八十八军的军旗在战火中飘扬,范绍增率领着他的将士们,在各个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仿佛是要将年少时的不羁与放纵,都在战场上一一赎清。
浙赣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一场大规模会战,当时日军在浙江、江西两省境内大举进犯,企图一举击溃中国军队,而范绍增所部就是阻击日军的主力之一。
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范绍增的部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中范绍增亲自指挥,身先士卒,带领部队与日军激战数日,最终击溃日军2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图谋。
这场战斗,不仅是范绍增在军事才能中的优异展现,更是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真实写照。
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个人的恩怨与是非,都显得那么渺小,唯有将个人融入民族的洪流之中,才能创造出不朽的功勋。
1942年,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战役上演,这一年日军在湖北境内大举进犯,妄图一举拿下大后方,而范绍增率领八十八军,与日军在枣阳、随县一带展开激战。
战斗中范绍增得知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亲自上阵,他当即下令,誓要击毙这个罪恶的头目,在一场惨烈的巷战中,范绍增率领敢死队与酒井师团展开肉搏。
最终,酒井直次中弹身亡成为日本陆军有史以来第一个阵亡的师团长,这一战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范绍增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日本人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当然,范绍增的部队也并非总是那么幸运,有一次他们眼看着就要消灭一个日军少将率领的旅团,但由于武器装备实在太过落后,最终还是让敌人带伤逃脱。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但对于范绍增来说胜利的喜悦还未享受多久,就再次面临新的打击,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决定解除他的军权。
对于一个为抗战付出了那么多心血的将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愤怒之下,范绍增只身回到重庆的公馆,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
回望范绍增的抗战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军人的血性与忠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忘死,救国杀敌”。
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千千万万像范绍增这样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尊严,但范绍增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去世44年才下葬
抗战的硝烟散去,范绍增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解放战争的风云激荡中,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将领,做出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抉择。
1949年,当人民解放军的铁蹄迈向全国的时候,范绍增敏锐地意识到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日。
作为一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军人,他深知,一个失去民心的政权是绝无胜算的,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范绍增毅然选择了站在人民的一边。
1949年12月12日,他联合四川各界人士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通电起义,将所有武器弹药集中上缴给解放军,这一举动无疑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四川的崩溃。
对于范绍增的选择,我们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军人他深知武器的重要性,将武器交给人民就是选择了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这种顺应民心、服从大局的胸襟,实在难能可贵。
新中国成立后,范绍增的身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聘为解放军的“高级参谋”,并出任河南体委副主任一职。
从一个旧军阀,到新中国的建设者,范绍增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但说到范绍增的晚年生活,不得不提他的婚姻状况。
这位大军阀,一生娶有40多位妻子,子女成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军阀们的后宫佳丽,几乎成了他们身份的象征。
但对于范绍增来说,这种状况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由于长年在外征战,他对子女的教育明显不够,导致后代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
范绍增对此似乎也颇为无奈,在一次采访中,他曾感慨到自己这一辈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但对不起自己的家人。
这番话,道出了多少军人的心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个人的家庭幸福,往往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
1977年,这位传奇的将军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在郑州与世长辞,享年83岁,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抗日名将的身后事,竟然演变成了一场长达44年的纷争。
由于子女对合葬问题产生分歧,范绍增的遗体竟被搁置了44年之久,直到2021年,在各方的努力下,他的遗体才最终在重庆安葬,这位民族英雄才得以入土为安。
范绍增的一生,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从叛逆少年到抗日名将,从旧军阀到新中国的建设者,他的人生轨迹,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参考信源:
拥有40位妻妾的民国风流将军是哪位---光明网---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