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记者深入感受福州现代渔业的“蓝色动能”:掘金深海唱响智慧牧歌

福州日报 2024-08-10 10:00:45

位于连江定海湾的深远海养殖装备“闽投一号”。记者 原浩 摄

“你们猜猜看,一公斤纯正的野生大黄鱼,能卖多少钱?”

见现场沉默了几秒,“闽投1号”总负责人许航不兜圈子,当即揭开谜底:“至少4000元到6000元。”

“确实没想到,野生的能这么贵。”听闻真实价格,由数十名中央和省直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一片哗然。

“野生大黄鱼难得,但有了深远海养殖平台,吃上性价比高的深海蛋白不是梦。”许航说,“我们把大黄鱼‘搬进’深远海,养出来的鱼,口感、品质方面丝毫不逊色于野生,一公斤仅需110元左右。”

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第三天,采访团再次向大海“挺进”,前往“中国渔业第一县”连江,从“一条鱼”“一粒鲍”中感受福州现代渔业发展迸发出的强劲活力。

上午10点,火辣辣的阳光直射下来,定海湾的海面温度飙升到34℃。

这温度,不仅人觉得热,大黄鱼也撑不住。“最适合大黄鱼生长的温度在20℃左右,一到夏天,只有深海才能保证这样的温度。”许航说。

过去,渔民养殖多使用传统渔排,养出的大黄鱼品质一般,售价不高。随着福州深水网箱、深远海养殖平台的建造和推广,大黄鱼顺利“搬家”的同时,口感和品质得到令人惊喜的提升。

“平台所处海域风浪大、水流急,相当于大黄鱼的‘健身房’,因此养出的大黄鱼口感接近野生鱼类。”许航说,平台一年养殖两季,年产量约900吨,在京东、乌状元等电商平台都有销售,很受市场欢迎。

主题采访团成员最感兴趣的是,怎样在深海养好如此大体量的大黄鱼。随后,他们在“闽投1号”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找到答案。水文水质数据实时传输,动态掌握鱼类生长情况,水下机器人自动清扫网箱附着物。

“绿色低碳吗?”记者们忍不住发问。“闽投1号”智慧养殖平台负责人范永杰肯定地回答:“是的。”平台采取低密度养殖方式,海域本身拥有极其丰富的天然饵料,无需高频率投喂,平台还配备了光伏电板及海水淡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平台前两周刚获得BAP全球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范永杰说。

体验了智慧养殖新模式后,主题采访团乘船回岸,转战下一个地点——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探寻上岸后的水产品还能“玩”出多少种花样。

冷冻鲍鱼、即食鲍鱼、鲍鱼肽……加速运转的生产线、轰鸣作响的海洋生物活性肽提取精制车间,引起记者们的关注。这里不断延长的产业链,让“一粒鲍”的身价涨了数倍。

“我们就是要把鲍鱼的利用做到极致。”日兴水产董事长江铭福说,连江是中国鲍鱼之乡,公司从鲍鱼养殖起步,到高端食品精深加工,再升级到海洋生物医药创制产业化开发,鲍鱼利用率从原先的不足40%提升到80%以上,日兴水产也一跃成为中国鲍鱼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制品领军者。

海洋,是福州的一大优势。福州也不断向海进军,向海洋要食物。一个上午下来,咸湿的海风和令人惊叹的生产智慧,给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我又一次刷新了对福州的认知。”主题采访团成员郭琳洁说,这次实地探访,让她感受到智慧养殖的无限魅力,“这是渔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迸发的体现,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记者 蓝瑜萍)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