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辑来袭!李锋教育带你感受文化魅力,享受快乐成长时光

冰彤看育儿 2024-06-10 18:42:19

我在李锋教育过端午节

2024.06.10

愿福常伴·端午安康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再次来临。一句“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里蕴含着多少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你对端午的了解有多少?快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看这些不可不知的端午小知识吧!

端|午|安|康

端午节

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

我们要

吃粽子、饮雄黄

佩香囊、赛龙舟

…………

驱毒辟邪

期盼安康

在这里

时报君祝家人们

“粽”意端午、“粽”是安康

也祝各位高三考生

金榜题名、一举高“粽”

过|端|午|节

戴彩绳

佩香囊

食粽子

挂艾叶

赛龙舟

我在李锋教育过端午吃粽子

在李锋教育度过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了一道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而粽子则成为了这个节日里最为引人注目的美食。

吃粽子

悠悠粽草 人间芳华

年年岁岁皆如愿

岁岁年年长安康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李锋教育的师生们一起动手煮粽子。一大早,我们准备了茶叶蛋、小米汤和多味粽子,满足各个小朋友的口味需求。

当粽子煮熟后,整个校园都弥漫着粽子的香气。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糯米和五彩斑斓的馅料。一口咬下去,糯米的软糯和馅料的鲜美在口中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吃粽子的快乐

除了品尝美味的粽子,我们还了解了粽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原来,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李锋教育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共同分享着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节日的温馨和快乐。

强师德

正师风

这个端午节,我在李锋教育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时光。吃粽子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知识扩展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佳节,源远流长,它承载着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的智慧,其文化内涵之深厚,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的历史长河。每当农历五月初五这一日来临,人们便沉浸在这份独特的节日氛围中,感受那份古老而庄重的传统韵味。

在古汉语的语境中,“端”字寓意着开头、初始,因此“端五”便是“初五”的雅称。正如《风土记》所云:“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不仅揭示了端午节的命名之源,更凸显了古人对于时间节点的独特感悟。

而当我们深入探寻端午节的命名奥秘时,会发现它与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历五月,正值“午月”,而午时又被视为“阳辰”,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寓意着阳光照耀、生机勃勃的美好愿景。

除了“端五”、“端阳”这些常见的称谓外,端午节还有着诸多别称,如天中节、诗人节、浴兰节等,每一个名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背景。而“重午节”或“重五节”的称呼,则是因为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既体现了古人对于数字的巧妙运用,又彰显了节日的庄重与神秘。

在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中,我们还能窥见端午节的另一番风情:“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女子在端午节时的习俗,她们佩戴着艾叶和五毒灵符,以祈求健康平安、驱邪避祟。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温馨与美好。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赛龙舟是最常见的一个端午习俗,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粽子:端午的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它已与正月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起,成为民俗文化、食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魅力。

门插艾: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民间普遍认为他们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辟邪、护佑健康。

挂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等,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

画额:画额,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大人们将它看作驱除邪祟的吉祥物,孩子们把它看作游戏。有古诗称“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对孩子而言,画额也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放纸鸢:放纸鸢即是放风筝,有“放晦气”祈福消灾求吉呈祥的寓意,一般纸鸢上会画有吉祥图案或吉祥文字,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节,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END-

0 阅读:0

冰彤看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