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到晚年才醒悟:越是平时偏爱的那个孩子,临了越指望不上

木棉亲子课堂 2024-10-12 14:29:08

晚年怎样度过?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养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终极问题。

但现实中有个“怪”现象,多子女家庭中,无论是几个孩子,最孝顺的孩子往往却是父母最不待见的,平时越是偏爱的那个孩子,临了却往往指望不上。

前几天跟婆婆视频,说起村里的一个邻居,这个邻居大爷家里有两个儿子,农村人都重男轻女,头一胎生了儿子,大爷夫妻俩特别喜欢这个大儿子,对大儿子也是格外宠爱。

大儿子19岁那年去当兵,退伍后,为了给大儿子安置工作,大爷可没少花钱没少求人。

相比于大儿子而言,在小儿子身上花费的心血就少多了,小儿子初中毕业便自己外出打工了。

前几天大爷肾结石住院做手术,大儿子一家人都没来,反倒是小儿子夫妻俩一直在医院尽心照顾,还给老人付医药费。

村里很多人都替这个小儿子感到不值,没有个正式工作,靠打零工赚点钱,还得养活两个闺女,老大工作好、体面,赚钱多,却对父母不闻不问。

就像《人世间》演的那样,兄弟姐妹三人,哥哥姐姐都是有出息有文化的人,偏偏弟弟做什么都不成,可偏偏是这个最“无能”的小儿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最孝顺的貌似永远都是那个不受待见的孩子。而背后的原因则让人泪目。

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父母对于孩子最大的影响便是温暖和安全感,无论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回到家,只要爸爸妈妈说:孩子,爸妈永远相信你,你就是最棒的!

那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喜爱,那些多子女家庭中,就算父母再公平,也不可能一碗水都端平,父母心里总有一个最喜欢的孩子。

但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

所以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里,被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他会知道:无论我做什么,父母都爱我,都喜欢我。

但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那个不受待见的孩子,往往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青睐,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小儿子愚笨,做什么都做不好,但终其一生小儿子都在渴望父母的认可,都在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到最后也是小儿子守着父母。

就像姜文,如今已是成功人士,但内心依旧自卑,依旧对母亲无法释怀。

在少年时,姜文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兴高采烈跑回家告诉母亲这一消息,母亲却说:你还有一盆脏衣服没洗!

后来拍戏赚钱,给母亲买了大房子,母亲脸上也是淡淡的。

所以那些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内心就会很受伤。而这个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父母的好感,可能就是一句鼓励的话或者是一个爱的眼神。如果得不到,就会加倍讨好父母。

相反,那些比较受父母疼爱的孩子,根本无需多做什么就能得到父母的疼爱甚至偏爱,当这种偏爱成为一种习惯,这类孩子将来才往往容易“恃宠而骄”。

生活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父母特别偏爱的那个孩子,将来往往不怎么争气,到最后,反而需要那个不受待见的孩子来养老。

之前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当时我也得挺愤愤不平的。

河南一农村,老两口有四个儿子,因为家境不太好,只是靠务农为生,老两口没精力、没钱给四个儿子都盖房娶媳妇,于是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大、老三留在身边,给老大和老三盖了房子、娶了媳妇。

老四则出去入赘,老二心气高,不愿意入赘,但是家里已经没有老二的容身之地了,于是就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做个见证,什么都不给老二,将来也不需要老二养老。

多年以后,老二创办了自己公司,娶妻生子,住着大房子,开着豪车。

而随着社会发展,老大老三没有技术文化,依靠务农日子反而过得比较清贫,这个时候老人又想起了老二,想要让老二养老,还把老二告到了法庭,老二也表示不计前嫌会赡养父母。

所以,多子女家庭,父母尽量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哪怕内心比较喜欢某一个孩子,也不要表现得太明显。不要因为自己的偏心让孩子内心失落,或者因为偏心将来面对养老困境。

0 阅读:47

木棉亲子课堂

简介:母婴育儿写作达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