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台军从金门地区撤军,“海龙蛙兵”战略调整,引发各界对台海局势的高度关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而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力推行“台独”路线,使得海峡两岸关系持续紧张。这种紧张态势,不仅影响着两岸人民的情感交流,更在军事层面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军事部署上,台军长期将金门、马祖视为对抗大陆的前沿阵地。在金门,台军曾长期保持数万人的规模,还部署了台军唯一的240毫米重型榴弹炮。然而,随着大陆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这种军事部署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解放军加大了对台海的控制力度,从2022年到现在,多次绕台演习均将金马两地包括在内。凭借解放军强大的两栖作战能力,拿下这两个小岛并非难事。而且,岛内台军在面对解放军日益强大的军事压力时,自顾不暇,难以对金马提供有效的补给物资。
中国台湾(资料图)
去年“2·14事件”后,大陆海警开始对金厦水域行使执法权,对前往金门的船只进行登船临检。这一举措进一步削弱了金马在台当局军事战略中的作用。一旦有需要,大陆完全可以直接扣押前往金门的军用船只,金门被封锁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继续坚守金马一线,对于台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就在此时,赖清德突然下令从金门和马祖前线大规模撤军,仅保留基本警戒力量。其中,一直部署在金、马前线的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海龙蛙兵”将有重大战略调整,未来任务重心转移到澎湖,金门驻地仅保留训练中心,马祖也只保存少数人力进行日常警戒护卫任务。“海龙蛙兵”作为台军的精锐特种部队,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驻扎在金门、马祖等地,上世纪70年代还曾多次执行对大陆的渗透任务,如今却被调离,这一变化耐人寻味。
而在台军撤军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那就是美国的态度和行动。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虽然表态不想与中国开战,却依然不断对台军售。美国对台军售的行为,无疑是在给“台独”势力撑腰打气,加剧了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美国每年都会以“闪光专案”,派海豹特种部队现役成员协训台军特战与海龙蛙兵以及特种部队艇队,这些成员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传递出美国深度介入台海事务的信号。
中国台湾(资料图)
台军的这一军事调整,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似乎有其合理性。随着大陆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金门和马祖这样的离岛阵地已经从易守难攻变成了难守易攻。减少驻军可以降低可能的人员伤亡,避免离岛部队成为防御的包袱。有观点认为,未来这些离岛可能会转而部署远程攻击武器,以发挥其在军事战略中的其他作用。
然而,这一决定是否意味着向大陆示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赖清德这一系列举措更像是在效仿“乌克兰战争模式”,企图通过调整军事部署,在台海制造新的紧张局势,以达到其“倚美谋独”“以武谋独”的目的。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台军的撤军行动,也反映出其对当前台海军事形势的一种判断和无奈。过去,金马一线在台军的军事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如今面对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台军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是军事力量的重新布局,更是一种政治态度的体现。
中国台湾(资料图)
与此同时,台军还在紧锣密鼓地采购新式武器装备。台军紧急采购三套价值数百亿新台币的NASAMS防空导弹系统,这套系统包含123枚AMRAAM - ER增程型导弹,射程约50公里,射高可达14公里,计划部署在台北和新北地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22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2套NASAMS系统。台军采购这些武器装备,无疑是想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但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威慑下,这些武器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在台海局势愈发微妙的当下,台军的这一系列动作,无论是撤军还是采购武器,都将对未来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大陆来说,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解放军有能力、有决心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对于美国来说,应该认清台海局势的本质,停止对台军售等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以免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总之,台海局势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各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和平与稳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希望台当局能够认清形势,回到两岸和平发展的正轨上来,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只会让台海局势更加紧张,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