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竹生笋:至孝感天的传奇

翠微 2025-03-11 15:49:02
哭竹生笋:至孝感天的传奇

同学们,咱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流传至今。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满含孝心的故事 —— 哭竹生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吴国。那时候,天下被魏、蜀、吴三国瓜分,局势动荡不安。在吴国,有个叫孟宗的人,命运对他十分残酷,小小年纪,父亲就去世了。没了家里顶梁柱,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但孟宗的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即便日子过得紧巴巴,她还是想尽办法,送孟宗去念书,让他学习诗书礼仪。母亲常鼓励孟宗结交一些有学问的读书人,盼着他将来能出人头地,改变家里的命运。

有一年,县试要举行了。在古代,县试可是读书人的一件大事,那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通过县试,才有资格接着考府试、院试,一步步踏上仕途。各地的考生都纷纷赶来孟宗居住的地方参加考试。有些考生家境贫寒,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去住客栈。孟宗的母亲知道后,特别善良,她把这些贫困的考生请到自己家里来住。怕他们晚上着凉,还特意缝了大大的被子给他们盖。孟母说:“我的孩子一直仰慕你们各位的品德和学问,我家穷,没什么能好好招待大家的,只能做这点事,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敬意。” 就因为这事儿,孟母的名声很快就在各地传开了,大家都夸赞她为人善良、热情好客。

孟宗呢,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他心里清楚,母亲独自把他拉扯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了培养他,母亲省吃俭用,操碎了心。所以,孟宗对母亲既愧疚又充满感激,一心想着要好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孟母突然病倒了,这一病,就躺在床上好多天,什么东西都吃不下,整个人越来越虚弱。一天早上,孟母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对孟宗说:“孩子,也不知道咋回事,我现在特别想喝点笋尖汤。” 孟宗一听母亲想喝汤,心里可高兴了,为啥呢?因为母亲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要是能喝点汤,说不定身体就能好起来。可他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就发愁了。为啥呀?要知道,当时可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竹子这种植物,一般要到春天天气暖和了才会发芽,这大冬天的,上哪儿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孟母瞧见儿子这副为难的样子,心里明白,就说:“唉,我大概是病糊涂了,这节气哪儿会有竹笋呢!算了,不说了。”

孟宗哪能让母亲失望呢,他马上安慰母亲说:“您别着急,妈,我一定想法子找点笋尖回来给您炖汤喝。” 可话虽这么说,孟宗心里也犯嘀咕。这最近几天,寒风呼呼地刮,动物都躲起来冬眠了,花草树木也都被冰雪覆盖,离发芽生长还早着呢,上哪儿去找笋尖啊?但一想到母亲病得那么重,就盼着这口笋尖汤,孟宗顿时来了力气。他扛起铲子、锄头,冒着漫天风雪,就往山里走去。

好不容易走到了一片竹林,孟宗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只见白雪像厚厚的地毯一样,把整个竹林盖得严严实实,几乎连一点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孟宗心里直发慌:“老天爷啊,这可怎么办?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儿啊!我母亲病得那么重,要是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我这心里一辈子都不会安宁啊!” 可一想到病床上眼巴巴盼着笋尖汤的母亲,孟宗咬咬牙,给自己打气:“我挖一挖试试吧,哪怕一寸一寸地挖,也要挖到笋尖为止。”

寒冬腊月,土地冻得跟铁一样硬,孟宗吃力地一铲一铲挖下去。没挖多久,他就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可挖了半天,土里还是一点绿色的笋尖影子都没有。孟宗挖不出竹笋,又惦记着病床上的母亲,心里一酸,忍不住对着挖的土坑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想着母亲这些年的辛苦,越哭越伤心。哭了好一会儿,孟宗哭累了,慢慢睁开泪眼,往地上一瞧,一下子惊呆了。原来,他面前的冰开始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变成了软泥,更神奇的是,软泥中竟然冒出了几个绿色的尖顶!

“呀!笋尖啊!笋尖啊!” 孟宗激动得大喊起来,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这该不会是在做梦吧?他连忙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又惊又喜。没错,真的是新鲜的笋尖!母亲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可孟宗心里也纳闷,刚才还什么都没有的土坑,怎么一下子就长出新鲜竹笋了呢?这也太不可思议了!难道是老天爷被自己的孝心感动,特意赏赐的?孟宗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他对着上天,恭恭敬敬地叩了几个头,嘴里念叨着:“谢谢老天爷!谢谢老天爷!”

孟宗挖出土坑里的笋尖,一刻也不敢耽误,赶忙跑回家去给母亲做笋汤。孟母看到儿子真的拿着竹笋回来了,惊讶得合不拢嘴。孟宗精心熬好了笋汤,端到母亲床边,一口一口喂母亲喝下去。说来也神奇,孟母喝了儿子熬的笋汤之后,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

经过这件事,孟宗更加努力读书。他知道,只有自己有出息,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后来,孟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有学问的人,还入朝当了大臣。在朝中,他一心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个 “哭竹生笋” 的故事,被记录在了《二十四孝之十六》里。它讲的是孝子孟宗,在冬天为生病的母亲寻找鲜笋,怎么都找不到,最后扶着竹子哭泣,结果鲜笋破土而出的故事。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子女事亲尽孝,孝心能感动天地。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能听到一些关于孝顺的感人故事,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里,孟宗哭竹生笋就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一个。

后人对孟宗 “哭竹生笋” 的故事,还作了一首诗:“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孟宗哭竹,可不是懦弱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他至纯孝道的体现。当时那种情况,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病重,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自己却差点满足不了,那种无奈、内疚,还有对母亲病情的担忧,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怎么能不哭呢!虽然故事里竹笋突然冒出来的情节,带着点神话色彩,但它所宣扬的那份至纯至孝的情感,一直被人们向往和推崇。

最后,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生活中,你也面临像孟宗这样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为满足父母的一个小小心愿,你会像孟宗一样坚持到底,还是会因为困难太大而选择放弃呢?

0 阅读:2
翠微

翠微

我需要牵着你的手,才能告诉你什么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