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出色的柯尔特M1911手枪为什么没有成为新中国的制式武器?

戊辰评军事 2024-12-28 04:02:21

柯尔特M1911手枪是美军在1912年列装的制式手枪,一直到1986年才从美军中退役,历经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服役时间超过70年,该枪以出色的性能、稳定的安全性以及在战场上超高的可靠性深受美军信赖。

国民政府在1935年曾决定将该枪定为制式手枪,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不了了之,朝鲜战争结束后,回国的志愿军带回大量缴获的柯尔特M1911手枪,战士们对该枪也有很高的评价,然而该枪却没有在中国仿造,也没有成为新中国的制式武器,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把枪。

柯尔特M1911手枪全枪长216毫米,空枪重1.1千克,发射11.43×2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7或8发弹匣供弹,射速每分钟35发,有效射程50米,产量高达270万把。

柯尔特M1911手枪是美国枪械大师勃朗宁的杰作,该枪外观沿用勃朗宁手枪的一贯风格,这种样式的手枪在我国都称为“撸子”,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枪管摆动式闭锁,该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无论是在北非的沙漠还是在东南亚的雨淋都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柯尔特M1911手枪曾经创造过一枪打下一架日本零式飞机的传奇记录,可更多的还是作为近距离自卫使用,该枪威力大,止动效果好,只要一枪就能让人失去攻击能力。

柯尔特M1911手枪如此出色,为什么没有成为新中国的制式武器呢?小编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我国当时仿造的条件不成熟。

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基础薄弱,又被美帝国主义封锁,国民党留下的军工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逆向测绘仿造难度大,勉强仿造质量无法保证。

从外国进口设备,不仅价格高昂,还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百般刁难,苏联援助的生产线都是苏式武器专用的,生产美式手枪不仅模具要改,参数也要从头开始,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不明智的。

第二,苏式手枪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中苏建交后,苏联陆续援助我国许多武器,托卡列夫手枪皮实耐用,威力巨大,虽然不如柯尔特手枪优秀,但是胜在易于生产,况且还有苏联提供的完整的生产图纸和设备,能够完整的复刻,质量和可靠性有保障。

以托卡列夫手枪为样本仿造的国产54式手枪性能出色,可靠性高,深受我国解放军战士的喜爱,产量也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非得仿造柯尔特手枪了。

第三,没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和弹药供给。

武器都是成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后勤和弹药,我国建立的苏式武器体系与柯尔特手枪不配套,无法提供日常保养维修,弄一款不一样的武器一旦坏了就得扔掉,这也就是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不喜欢法式武器的原因。

柯尔特M1911所用的子弹在我国也没有生产线,单独开一条生产线只供应一款手枪太不划算,成本也太高,而54式手枪发射的子弹能够通用54式冲锋枪,生产的成本比较低。

综上所述,虽然柯尔特M1911手枪性能出色、可靠性高,深受战士喜欢,但因为其不适合仿造、子弹不通用等原因没有成为我国的制式武器。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用户988558

用户988558

2025-01-10 07:33

写得不错

戊辰评军事

戊辰评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