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货,为什么不走广西港?偏要舍近求远走广东港?

物流启示通 2024-08-31 22:20:40

前文说了,上世纪50-60年代,广西终于在600年后有了出海口。不过,此后的广西一连经历了三个特殊时期,分别是援越抗法时期(1945年-1954年)、援越抗美时期(1965-1973年)、对越ZWFJZ时期(1979年-1989年),广西作为战事前沿,安全居首,其他靠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广西连续错过三个“黄金十年”,北部湾三港发展滞后。

而就在这30年间,隔壁的广东抓住机遇,沿海港口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也给广西带来了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广西货不走广西港。

这里主要指的是西江。

一、西江航道“一江春水向东流”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广西内陆沿江地区(约占广西面积的6/7)的货物出海,无法就近向南至北部湾,而是舍近求远,通过江运至珠三角出海。

我们看一下广西的水系图:

广西的水系图(图源网络,侵删)

笔者在上篇文章也提到,在地理上,广西可分为“内陆广西”和“沿海广西”。从广西境内东北到西南走向的云开大山至十万大山一线,北部水系向东汇入珠江,南部水系向南流入北部湾。

北部湾北部地形图(图源地图帝,侵删)

从上面的两幅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内陆广西”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西江航道通往珠三角。如:

崇左通过左江进入西江,百色通过右江进入西江,来宾通过红水河入黔江后进入西江,柳州通过柳江入黔江后进入西江,桂林通过桂江进入西江,贺州通过贺江进入西江,而南宁、贵港、梧州本就在西江上。

可以说,“珠三角-西江主航道”与上游的左江、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桂江、贺江自成“一江春水向东流”体系,与北部湾形成了天然的地理阻隔。

因此,身处“沿海广西”的北部湾港口,难以对“内陆广西”的各主要城市形成积极的航道效应。这也在民间有了一种调侃:广西穷,广东富,广西的船,装着一户户,全都流进了广东的貔貅肚。

对比珠三角、长三角,钦三角缺少与后方水系的内河连接。广西虽然沿江临海,但江海相近,虽然只有100多公里,却互不相连,沿海港口的优势无法对内陆腹地形成牵引。

如果能够打通北部湾与西江的内河通道,就会形成江海互联互通的水系格局,就能够形成“钦三角-西江主航道”与上游的左江、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桂江、贺江的“一江春水向南流”的新体系,扭转“沿海广西”与“内陆广西”的天然地理阻隔。

这是提出平陆运河的核心所在。

不过,平陆运河长期停留在纸面上。

二、平陆运河搁置与南昆铁路建设

早在1915年,当时“沿海广西”还属于广东省,广东省下专门管理珠江水利机构的“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曾就平陆运河进行过早期勘测。

1919年,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把钦州港规划为中国南方第二大港(次于广州港),并提出打通北部湾与西江的内河航道的构想,也就是平陆运河。

孙中山先生关于钦州港的论述(图源网络,侵删)

1953年,当时钦廉地区已划归广西,广西人代会提出开发平陆运河的建议。

1958-1959年,当时钦廉地区又划归广东,广东航运及水利部门对平陆运河全线进行了地形测量,并提报《平陆运河规划报告初稿》。后于1960-1962年,广东和广西两地航运交通部门共同提出《平陆运河规划报告》和《平陆运河开挖工程初步设计》。

1992年,广西交通厅编制《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立项报告》,1993年,国务院批准《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纲要》,将平陆运河被列为“远景建设项目”。主要原因是,平陆运河项目工程规模大,财政资金不足。

此后,平陆运河就基本处于搁置状态,一搁就是二十余年。

在平陆运河搁置期间,南昆铁路工程上马。

南昆铁路线路示意图1990年(图源网络,侵删)

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南昆铁路,同年12月,南昆铁路正式开工。1997年11月,南昆铁路临管运营,1998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

南昆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云贵川渝)通往北部湾港和湛江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南经南防铁路等可从北海、钦州、防城港入海,东经湘贵、黎湛、广茂铁路可达广州或湛江港。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广西想的是,西南地区(云贵川渝)有很多的货物要出海,或走长江水道,或走西江水道,既然运河开凿不成,那么广西把铁路建起来,把公路完善起来,打通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那么也可以获得与运河同样的效果。

于是,广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从1997年到2003年,广西高速公路里程从138.4公里增至1011公里,这些高速公路主要建设在广西的西部和北部,与云南、贵州、湖南形成密集联系,以形成西南出海口的陆上通道支撑。

但是,西南地区的货物并没有预期那样流向北部湾,还是流向了珠三角。2018年,北部湾三港货物的吞吐量为2.4亿吨,不及广东湛江一港3亿吨的量。从北部湾港的货物来源地也可说明这一点,约50%来自钦北防三市,30%来源自“内陆广西”,20%来自西南等其他地区。

西南地区的货物没有走北部湾港,而是选择走珠三角,原因总结起来有很多,比如广西境内的地方铁路多收一次“起步费”,比如北部湾航线少/船期长/服务效率低等。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广西错过了三个“黄金十年”,而广东则在三十年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港口、通关和物流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对内地形成了虹吸效应。广西和西南的货,被虹吸到广东。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下西江航运。

三、长洲水利枢纽与上下行货物

梧州长洲水利枢纽是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枢纽,被称为西江水道的“咽喉”,承担广西内河90%的货运量。

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图源央视新闻,侵删)

2024年1-6月,长洲枢纽过闸货运量1.02亿吨(同比增长35.12%),远超长江三峡枢纽过货量7525万吨(过闸7189万吨+过机336万吨)。实际上,2023年,长洲枢纽过闸货运量就超过了长江三峡枢纽过货量,成为我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处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枯水期和旺季非常拥堵。

目前,西江航运是珠江流域最繁忙的水道,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航运。

问题来了,平陆运河建成后,能缓解西江下游通航压力吗?

这就要看货物的流向。

我们以2024上半年的长洲枢纽船闸数据为例:

2024年1-6月,长洲枢纽过闸船舶62664艘次,过闸货运量10229.17万吨。其中:

-上行过闸船舶31244艘次,过闸货运量2086.14万吨,主要货物类型为煤炭(36%)、铁矿砂(17%)、粮食(15%)、集装箱(8%)、矿粉(3%)。

-下行过闸船舶31420艘次,过闸货运量8143.03万吨,主要货物类型为碎石(40%)、机制砂(12%)、石粉(12%)、水泥(11%)、石灰石(6%)、集装箱(5%)、熟料(4%)、钢材(2%)。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

第一,上下行过闸船舶艘次几乎相等,下行船舶比上行船舶多行驶了176艘次。

第二,上下行过闸货运量相差巨大,下行船舶比上行船舶多装运了6057万吨。换句话说,下行船舶货运量占上下行货运总量的79.61%。再换句话说,上行船舶的空载率为74.24%,大部分上行船舶返空。

第三,上行货物主要是煤炭、铁矿砂、粮食和集装箱,以生产性和生活性物资为主。下行货物主要是碎石、石粉、石灰石、机制砂、水泥、熟料,以建筑原材料为主,这是分析的重点。

2024年上半年长洲枢纽船闸下行货物(图源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侵删)

2024年上半年长洲枢纽船闸上行货物(图源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侵删)

实际上,大部分的下行货物(90%以上)最终目的地是广东(主要为广州、中山、佛山、珠海等地),而不是海外,装载这些货物的船舶,不是赶着出海的,而是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

此外,还有一少部分货运到广东后,进入工厂进行加工,加工成半成品、成品后再出海活内销。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货(集装箱货,占比4%)到广东后直接出海。

所以,平陆运河对运往广东的建筑材料、进厂加工的这两类货物(占绝大部分了)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而能够有一定吸引力的货物,目前来看不足5%。这是西江航运货物与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关系。

长洲枢纽过闸船舶、货量及上下行数据

2023年长洲枢纽船闸下行货物(图源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侵删)

2023年长洲枢纽船闸上行货物(图源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侵删)

因此,平陆运河建成后,到底能够吸引多少运往广东的货?究竟能够为梧州长洲枢纽拥堵情况缓解多少?至少从上述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但想要让船舶调头,也不是没有办法,这就需要北部湾地区在一些方面出现显著的变化。

下篇继续。







1 阅读:153
物流启示通

物流启示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