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为何没把越南拦腰截断?

晴晴说武器 2024-08-09 05:10:34

作者:老麦卡

1979年初发生在南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共和国距今为止最近的一场战争,要说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那还得追溯到1950年代的抗法援越,说起来话长。总而言之就是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之下,中央军委决定要对越南动手了,但具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就需要研究一番了。

此时的越南大举入侵柬埔寨,陆军主力部队还有一个航空兵师25万人,基本都在和红色高棉作战,此时的越南北部兵力大多都是地方部队和民兵组织。

越南入侵柬埔寨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对越作战,云南方向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指挥,下辖9个主力师、1个地方师、4个边防团和民兵部队。这个方向上还有1个坦克团,1个炮兵师和1个高炮师组成西线兵团。

广西方向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指挥,下辖18个主力师、1个地方师、2个边防团和民兵部队。这个方向上还有6个坦克团又1个坦克营,1个炮兵师和1个高炮师组成东线兵团。

中央军委在制定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作战方案时,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许世友向中央提交一个作战方案,他认为如果我军可以在突破敌人设在边境的防线后,安排西线兵团急行军到越南人民军中段,切断他们的腰眼位置,越南留守的30万军队最少也要损失一半。

整装待发的解放军连队

这个作战方案很明显就是深谙解放军历史的传统战法,迂回包抄,聚歼敌有生力量,如果能够实施,那么越南北部地区的军队将面临中国军队的南北夹击,很有可能会全军覆灭,那么河内等大城市也会被一鼓而下,入侵柬埔寨的越南主力部队再返回头来救援,恐怕就要在越南狭长的腰部地区,北纬十七度线附近面对数十万中国军队,越南能不能支撑下去就很难说了,这可是妥妥的灭国之战。

当然这个作战方案并没有被采纳,而是采用了东西并进的作战方案,并且在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以后就退回国内,继续在边境枕戈待旦。

此后越南人在中越边境与解放军各大军区部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两山轮战,持续时间达十年之久,帮助我军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也诞生了许多描述这场战争的文艺作品,比如中国战争电影的不朽之作《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里的雷神爷雷军长

此后数十年间许多人都在扼腕叹息假如当初实施迂回包抄南北夹击的作战方案,那么现在越南北部最少也会形成一个缓冲区,南海问题也不会如此纷繁复杂。

那么,1979年初是否有可能实施这个作战方案,一场战争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取决于国家的总体战略,也要重视战术层面的实施,国家战略取决于时事,也就是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众所周知,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中国与西方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对抗咄咄逼人的苏联,所以当时军队的重心在于防御北方强邻,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当时陆军精锐部队基本都部署在中苏边境的三北地区,而且都已经进入临战状态。

笔者的父亲当时就在一座位于太行山区的钢铁厂工作,这个钢厂属于三线建设的厂矿,同一时期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县城地域内还有三家兵工厂分别用于制造子弹炮弹枪械,而在大山深处还有新华社的大功率电台,人防工程更是数不胜数,山腹之中还有大型的燃油库,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苏联可能的战略突袭,毕竟苏联的钢铁洪流到了山区,作战效能就会大打则扣。

战略突击能力很强的苏军

笔者的父亲曾经当过八年兵,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钢厂也是处于战备状态,他本来是财务科的会计,也得再拿起步枪,下班后参与训练和巡逻。

据父亲回忆当时气氛极为紧张,他之前在第二炮兵服役,也就是现在的战略火箭军,深知核武器的威力,当时也确实做好了假如苏联入侵,如果动用战术核武器,只能往人防工程里躲避的准备。

这样看来,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对越自卫反击战只会进行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达到惩戒越南人的目的后就撤退到国内,因为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苏联远东军区的部队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作战准备,中央军委的战略重心始终都在三北地区,毕竟那里离首都太近了,苏联的装甲集群一个突击恐怕就会兵临城下,所以对越自卫反击战才会如此有理有据有节。

假如实施将越南拦腰截断的作战方案,那么对越战争的规模必定会扩大化并且不可控,对越作战的主力是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但在战前还从各个军区抽调了许多师团级部队充实到作战序列中。

一个月时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已经让这两个军区的作战部队承受了较大的伤亡,很多部队在撤回国内后都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和补充才恢复了战斗力,如果战争在越南境内旷日持久的话,对于资源的消耗将是空前的。

当时的国策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越南打大仗不符合已经定下来的国家政策,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个词汇也反映出中央军委真实的战略目的,就是规模有限的惩戒行动,以及尽可能的吸引入侵柬埔寨的越军回援,减轻柬埔寨方面的压力。

对苏防御保卫首都是当时第一大任务

既然战略层面上无法支持发动拦腰截断越南的军事行动,那么是否真的像军事理论爱好者评论的那样西线兵团可以一路急行军摧枯拉朽般摧毁越军部队,实施战略迂回呢?中央军委否决这个作战方案不是不能实是不愿。

从战术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真的顶住压力实施横断越南的作战方案,那么有很大的概率是西线兵团会完成作战任务,但是也会遭到巨大的伤亡,很有可能没办法有效防御从柬埔寨回援的越军主力部队。

影视作品中对越作战的解放军

当时的越南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种自吹自擂的劲头属实有点臭不要脸,但是越南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磨砺,先后和法国人美国佬鏖战,当初屡屡因为各种脑回路清奇的原因而贻误战机,被陈赓大将戏称为越军和法军还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后来越战时的溪山战役居然能顶着美军强大的地空火力发动冲锋,说句实话,进步很大。

最关键的一点是越南从正规军到地方武装都是经历过多年战争锻炼,最起码是大多数人都看到过B-52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见识过火神机炮添地,同胞的尸体怎么就成了血色烟花的惨烈,经历过在热带雨林里爬上几天,满身虫蚁撕咬而无动于衷,就为了伏击可能出现的美军小分队,更何况美军撤离越南时留下了海量的武器装备,以至于越南军队中居然还有成建制的美械部队。

空袭对于越南人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教员怎么说的,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参与作战的部队是做过准备的,但从战后的效果来看,准备的不太理想。

为什么说准备的并不理想呢,首先一点就是对越作战的两大军区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里的许多部队都是由乙种师扩编而来,部队里充斥着大量的新兵。

当时解放军的编制分为甲种师和乙种师,甲种师是满员师,乙种师则是简装师,甲种师就是野战师,平时官兵都是满员的,大约1万2000人。甲种人员和武器装备齐整,训练按照实战标准全年不停。乙种师是战备部队,人员和装备都不足,一般只有6000人,而且平时大多用于生产,不能够立即作战,训练也比较差。

解放军穿越丛林

由于中央军委决定对越作战的时间非常仓促,解决的方法是,从暂时不参战的友邻部队调动老兵进行补充。可以被调动的部队一般也是乙种师,自己不过6000人,又能够提供多少老兵呢?各部队依靠调动补充的士兵数量不同,好的部队可能达到二三千人,也就是占补充士兵的四五成,差的只有二成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老兵指的不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而是服役较长,在1年左右的士兵。那么,剩余的兵员缺口怎么办?只能用刚入伍的新兵来补充。各部补充新兵的情况大体是五成到八成,换句话说新兵占补充兵的大部分。

1979年战争打响以后,我军前线部队有很多刚入伍的新兵。如昆明军区的某团,战前紧急扩编,兵力从1400多人猛增到2700多人。表面上兵力几乎翻了一倍,然而刚入伍新兵高达45%。而补充的老兵多有些技术,有些成为团里的技术兵,战斗时的位置靠后。

在最前线,直接同越军拼杀的部队中,新兵数量更高,基本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部队甚至得到百分之六十。战争爆发以后,解放军有29个师参战,从乙种师扩编来的师就有整整21个之多。

有人就要问了,那么多齐装满员训练充分的甲种师呢?当然是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了,毕竟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可不是闹着玩的,至于越南人,说句实话,当时无论是从军委还是到部队都不太瞧得起人家。

但是真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战争在1979年2月17日爆发,而2月17、18日两天伤亡就达到4000人,大大超过我方的预料。其中许多伤亡都是训练不足所导致的。

作战记录当中记载,许多战士是非常勇敢的,但是却不具备熟练使用不同武器的技能,比如攻打一处地堡时,火箭筒操作手,牺牲了,剩下的战士居然没有一个会使用火箭筒,只好组织敢死队,使用炸药包去摧毁地堡,付出牺牲两人的代价。

影视作品里的战地医院

还有的作战参谋居然看不懂军用地图,带着部队走错了路,误入越军的防御核心区,导致伤亡惨重,还有许多新战士适应不了惨烈的战场环境,发生了很多低级错误导致伤亡的情况。

尽管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们的军队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好在总体国力军力都摆在那里,越南北部的军事力量基本被解放军东西两线兵团给碾碎,达到战略目的后,有序撤退返回国内。

此后十年的两山轮战,解放军充分吸取经验教训,并利用能够得到的先进武器装备,比如进口的炮兵雷达,以战练兵,让越南人尝到了和一个体量如此巨大而且还在不断精进的大国为敌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当然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长眠在麻粟坡烈士陵园下的英灵,他们牺牲时是如此的年轻,祖国南疆的红土地上他们的事迹将会永远流传下来。

0 阅读:1

晴晴说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