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朱礼医生因突发肺栓塞永远的离去了。
她的病情牵动着全城,抢救室众人纷纷献血!
其丈夫虽然是医生,救得了病人却救不了自己的妻子。
了解导致这种病情的原因背后,让我们更加心痛……

3月20日,在江西南昌人的朋友圈被一则“求B型血”的求助刷屏。
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求助的帖子,可以看到大家纷纷跑去医院献爱心,试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挽救朱医生的生命。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走廊里,医护人员轮流卷起袖子献血。
外卖骑手也没闲着,利用送单空闲之余赶来。有的市民不惜驱车50公里奔赴医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场持续了8天的生命接力,最终还是没能留住33岁的儿科医生朱礼。

一位认识朱医生的网友称“她已经去世了”。
在3月29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室永远缺席了一位温柔的身影。
朱礼医生因突发肺栓塞永远合上了那双治愈过无数患儿的眼睛。
她的离世让很多人感到惋惜,然而病情发生之前并不是毫无征兆的……

据知情人透露,之前就因为这个住过院,结束治疗本来就需要一个休养的过程。
谁知主任无情拒绝了她请假的需求,这也可能是诱发重疾的原因之一吧。
这次正上着班晕过去,抢救花50多万没抢救回来,实在让人惋惜!

在这家医院读研的网友说,这家医院的工作情况非常折磨人。
节假日只放一半,再加上各种的加班值班。
说真的女生学医体力本来要求就比男生高,儿科科室的工作量本来比较大。

过年也只能休息一两天,休息时间少的可怜,医生们更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问题了。
众多网友表示很可惜,才33岁,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医学生。

而且还在一附院的大概是个博士研究生,本科5年,硕士3年,加上读博十来年的时间搭进去了。
本应该是春风得的年纪,朱医生却离世。
网友猜测,很有可能是过度操劳而导致的肺栓塞。
肺栓塞顾名思义一般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栓子容易跑到肺部去,意思就是把肺部的静脉血管堵住了。

该血管供应的部分肺组织就会因为缺血缺氧性变性坏死,然后全身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问题,脑和心的氧供不上就会导致死亡。
医生这个工作本来就很忙,网友猜测:“有时候看诊或者看资料一直坐着不动,也没时间起来走动,没时间倒水喝水,喝水少,可能下肢静脉血栓了”
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无奈之下只好发布献血倡议书可还是没能挽回局面。
蔡医生救人无数,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离去……

作为她的丈夫蔡医生是一名心内科专家,在抢救现场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妻子的离去,并以家属身份签署同意书。
这对医学夫妻曾联手抢救多名患者,共同守护无数家庭圆满。
此刻他却眼睁睁的看着心电监护仪变成直线。

她们的孩子永远也等不到妈妈的承诺“周末去动物园”。
诊室里那些需要被她治疗的孩子再也等不到她的身影了。
很多网友表示医生是高危职业,经常超负荷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为什么不能调整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然而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翻开行业记录仍令人触目惊心。

与之相似的事件还有,在2022年8月22日,37岁心血管内科医生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
他每年为心血管病人进行手术超1500余台,曾从“死神”手里夺回无数生命。
患者曾评价他“妙手仁心、耐心友善”在手术室外等他三个小时只为亲手把锦旗送到杨医生手上。

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即使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他仍然想患者留下电话并表示:“我的手机,24小时不会关机,有什么突发状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这些消息令人痛心,也不禁让我们反思,这份坚守不该以生命为代价。
当医疗体系陷入”患者越治越多,医生越累越病”的恶性循环。或许我们更应该尊敬医护人员,他们也只是穿着白衣的普通人。
此刻,朱医生治疗过的孩子们正健康长大,而曾经抚慰他们疼痛的那双手,却永远停在了33岁的春天。
这不仅是医学界的损失,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生存命题。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信息来源:
【1】官方账号:湖南工人报,2022年8月26日《痛心!衡阳年仅37岁的劳模医生倒在工作岗位上…》
【2】个人社交账号:脑瓜守护者,2025年3月30号《有一位医生死了,年仅33岁》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