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红外成像监测,西瓜水分胁迫预警,精准灌溉决策,非接触式传感

翠柳拂春风 2025-02-20 20:38:22

热红外成像监测,西瓜水分胁迫预警,精准灌溉决策,非接触式传感

在西瓜种植的过程中,农民们的心总是被天气和作物状态紧紧揪着。你能想象吗?在炎热的夏天,西瓜本来是消暑解渴的最佳水果,但很多果农却因为西瓜缺水或者浇水过多,面临着巨大的损失。有数据显示,因为水分管理不当导致的西瓜减产,平均能达到20%左右。

我有个网友是华北地区某村的果农。他种西瓜也有好几年的经验了,可每次到了西瓜成长的关键时期,就特别头疼。他跟我说,有一年,他看到西瓜地在阳光下,瓜叶都有点发蔫了,就赶紧浇水。可没想到,过了三天,西瓜叶不仅没好,反而开始发黄,有些瓜甚至开始烂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浇了水,为啥西瓜还是没救回来?

其实啊,这很可能就是浇水的时候没有掌握好西瓜的需水情况,也就是出现了水分胁迫。水分胁迫这个词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简单来说,就是西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合适的水分供应。就像人没有吃饱饭一样,西瓜得不到合适的水分,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不同的西瓜品种对水分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说黑美人西瓜,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品种,在华北地区种植的时候,它在花期前后对水分的需求就比较大。如果这个时期缺水,它的坐果率就会降低,导致产量减少。还有一些冷门的西瓜品种,像麒麟金花,它比较耐旱,但在果实膨大期,还是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要是缺水了,果实的个头就长不大。再比如说8424西瓜,这个品种在华南地区种植时,前期生长很快,对水分的要求高,要是缺水,它的叶片就会卷曲。还有甜王西瓜,在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不均匀的话,瓜瓤的口感就会受到影响。再有就是冰糖麒麟瓜,它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得更好,但也不能长时间积水,不然很容易得病。

在西瓜种植的乡下,有很多果农还是靠着经验来浇水。一位新疆的果农大哥就跟我说,他都是通过看天、看瓜叶、看土壤来判断什么时候浇水。这种经验方法在很多时候是管用的,但也有不准的时候。就像我前面提到我那个网友一样,他凭借经验浇水,却没有考虑到土壤的深层湿度和西瓜的生长阶段。

现在有一种新的技术,叫热红外成像监测。这技术在西瓜生长过程中可管用了。热红外成像监测就像给西瓜装了一个24小时的监控器。它不需要接触西瓜或者土壤,就能了解到西瓜的水分状况。比如说,一个西瓜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它的水分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在热红外成像图上就会显示一种稳定的颜色分布。但是一旦西瓜出现了水分胁迫,也就是缺水的时候,它的叶片和瓜皮的温度就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在成像图上就会显示出不一样的图案。

我再给你讲个例子啊。在华南的一个西瓜种植基地,有个果农陈师傅种了好几年的西瓜。他一直对西瓜的水分管理很上心,但是总是把握不好度。有一次,他听说了热红外成像监测这个技术,就找来试用。结果在使用了三天后,他就发现他的西瓜地在一片看似正常的水分状况下,其实有一小部分西瓜叶子已经出现了轻微的水分胁迫。他赶紧调整了灌溉策略,只给那部分西瓜针对性地浇了水,这之后,他的西瓜长势就越来越好了。

再看看华北的一些西瓜种植区,这里的地形大多是平原,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有的种植户发现,同样的西瓜品种,在不同的土壤上表现出来的水分需求特点还不一样。疏松肥沃的土壤,西瓜的根系更容易吸收水分,所以水分的补给要更精准一些。而稍微黏重的土壤,水分的渗透和保持能力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灌溉策略。

对于西瓜生长过程中的水分监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总得有个时间规划。比如说在西瓜苗刚种下的时候,这个月的前15天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因为主要是生根。到了15天到30天的时候,西瓜苗开始长叶,对水分的需求就慢慢增加了。而到了开花坐果期,一周左右就要观察一次西瓜的水分状况。

再说说精准灌溉决策吧。有了热红外成像监测给出的西瓜水分情况,我们就能做出精准的灌溉决策了。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浇水。如果监测到西瓜只是轻微水分胁迫,那么只需要少量的滴灌或者喷灌就可以了。要是情况比较严重,那就得赶紧全面灌溉,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过度,不然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种非接触式传感的热红外成像监测技术,真的是给西瓜种植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我国的很多产区,不管是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还是其他地方,农民们都在逐渐认识到这个技术的好处。

可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这种新技术虽然在西瓜种植上效果很好,可是它能不能继续优化,以适应更多农作物呢?会不会有更适合农民普及和操作的方式出现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