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祥哥被骗风波升级!餐饮大佬疑有王思聪背书,被骗up主不止一个

抹茶味的蛋糕 2025-03-26 14:48:42

2021年至2024年间,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骗局将多位头部视频创作者卷入深渊。

这场涉及金额超1249万元的投资纠纷,不仅暴露了新型网络诈骗的隐蔽性,更折射出商业合作中信用背书的双刃剑效应。

一、精密设计的"精英陷阱"

赵锐的自我包装堪称当代"杀猪盘"的教科书案例。

通过INS平台持续发布私人飞机、外滩豪宅等炫富内容,配合上海爱洛星食品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录,成功塑造出高端餐饮领军人设。

其名下宣称运营的人均消费2000元日料店"鮨心和",实际工商信息显示该品牌已于2023年因经营异常被列入失信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爱洛星食品的股东构成成为关键信用杠杆。

虽然王思聪确系该公司监事,但公开资料显示其持股比例不足5%。

这种微妙的股权结构,既能让受害者产生"顶级富豪背书"的错觉,又能在法律层面规避直接责任。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利用公众人物信用进行间接背书的操作手法,在近年商业欺诈案件中呈现上升趋势。

二、环环相扣的收割链条

骗局首阶段以"零风险投资"为诱饵,诱导大祥哥无合同转账240万元。

这种刻意规避书面协议的行为,实质上规避了《公司法》对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

在取得初步信任后,赵锐于2022年启动第二波收割:以虚构的"壹零贰小馆"项目为依托,通过大祥哥串联6位UP主形成600万元资金池。

"明股实债"的合同设计成为核心漏洞。

投资协议中既包含股权分配条款,又暗藏债务担保约定。

当项目出现经营危机时,这种双重属性的法律文件直接导致大祥哥需对700余万元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更致命的是,赵锐后续以疫情亏损、高利贷追债等借口实施的多次借款,均采用私人转账方式,完全脱离公司财务体系。

三、资本迷局的多维冲击

从资产处置情况看,大祥哥先后变卖迈巴赫抵债、挪用三代家庭积蓄的行为,显示出骗局对个人财务的毁灭性打击。

其祖母离世前未能妥善处理的120万元养老钱,更暴露出此类事件对家庭关系的深层破坏。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投资的啊吗粽、老番茄等UP主集体沉默,反映出内容创作者在商业合作中的风险规避困境。

该事件与王思聪资本动向的时间耦合性引发连锁猜想。

2023年底王思聪清空内地商业版图移居日本的行为,恰好与赵锐资金链断裂的时间节点重合。

虽然尚无证据显示二者存在直接关联,但这种巧合客观上加剧了受害者的追偿难度。

目前大祥哥团队收集的银行流水、聊天记录等证据,尚不足以支撑刑事诈骗的立案标准。

四、行业生态的警示意义

这起千万级投资骗局撕开了内容创作行业的资本伤疤。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UP主跨界投资失败案例年增长率达37%,其中缺乏法务团队的个体创作者占比超过八成。

事件中暴露的"信用嵌套"骗术——即A利用B的信用背书获取C的信任——正在成为新型商业诈骗的典型模式。

在法律层面,明股实债的合法性边界亟待厘清。

根据《民法典》第146条,此类阴阳合同可能被认定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现实中的证据收集困境,往往使受害者陷入维权无门的境地。

多位法律专家建议,超过百万元的投资必须建立三重保障:第三方资金托管、专业机构尽调报告、以及穿透式股权登记。

这场持续四年的资本迷局,最终以赵锐失联、多位UP主资产清零的结局落幕。

它警示所有内容创作者:当流量红利遭遇资本游戏时,专业风控体系的缺失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正如大祥哥在视频中反思的——"认知边界外的财富,终究会成为人生的陷阱"。

在商业文明的进阶道路上,如何构建适配内容行业的投资保护机制,已成为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0 阅读:34
抹茶味的蛋糕

抹茶味的蛋糕

抹茶味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