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将童话真人话,并且用黑色、成人等等风格和元素,对童话进行包装盒改造,已经成为了好莱坞的一种流行趋势。
从《魔法黑森林》到《爱丽丝梦游仙境》,再到《彼得潘》和《白雪公主与猎人》等等。
这些由童话故事所改编、真人化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热映,更是成为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的类型之一。
由此可见,好莱坞资本十分看好童话电影真人改编的前途和“钱途”。
但事实上,在刨除真人童话电影的外衣之后,所谓的真人童话电影,其实就是成人电影。
真人童话电影:披着童话外衣的奇幻故事
在前几年好莱坞拍摄的童话真人改编电影,涉猎广泛题材丰富,可以说是引领起了一阵“童话风”。
根据《白雪公主》改编的《魔镜,魔镜》和《白雪公主与猎人》,根据《绿野仙踪》改编的《魔境仙踪》和《魔法黑森林》,以及“洗白”《睡美人》反派的《沉睡魔咒》等等。
这些电影凭借原作深入人心,加上改编故事惊险情节刺激,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成功,有优秀者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票房的大关。
很多观众想不明白,为什么根据童话改编的真人电影,会如此卖票?
事实上这是好莱坞本身的误导,尽管这些真人童话电影,披着童话的名头,但事实上却是奇幻电影。
所以,与其说这些电影是“童话真人电影”,倒不如说这些电影是“奇幻童话真人电影”更为贴切。
好莱坞的这股“奇幻童话真人电影”的风潮,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魔戒》。
由彼得杰克逊一手打造的“中土世界”的电影奇观,成为了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爆款,一个经典。
后来的《哈利波特》也是紧随其后,用了8部电影,狂揽全球78亿美元,让好莱坞众多资本眼红。
尽管彼时由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漫威和DC在电影市场上频频推出新作,但也依然阻挡不了资本想要开辟新赛道的心思。
毕竟作为漫改电影,超英电影在属性上太过单一,一旦当市场匮乏的时候,资本也是需要有着足够的“东西”,来接盘。
而符合好莱坞近十年以来的审美风潮,并且还能够容纳奇幻,甚至还要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好莱坞随意改编的题材,就只有童话了。
好莱坞的童话电影,除了少儿不宜之外,基本上都很童话
提起童话,很多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美好的印象当中。
但是好莱坞如果是全盘复刻童话,那么必然就会走向一个道路:低幼化以及不怎么赚钱。
所以,好莱坞对童话的改编,基本上都是朝着两个方向撒腿狂奔:成人化和黑暗化。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噱头,才有看点,才有戏剧矛盾,也才有票房。
成人化,十分容易理解。
童话故事的叙事模式是这样的:主角在善良和美好的动机之下,消灭了障碍,达成了利己利他的愿望。
而好莱坞改编的童话电影,则是突出了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并且还会加入了一些“成人元素”。
比如在《小红帽》和《韩赛尔与格蕾特》等电影当中,就有着相当比例的情色和暴力元素。
这放在童话故事当中,还会有家长购买吗?
比起成人化的简单粗暴,黑暗化就显得有些复杂。
如果说童话是阳光的,是干净的,那么好莱坞的童话电影就显得有些血腥,乃至阴暗。
比如《白雪公主与猎人》就讲述了白雪公主,在血雨腥风的战斗中找回自己的身份。
白雪公主、血雨腥风、战斗!
这些元素基本上都离童话相去甚远。
而在《沉睡魔咒》当中就更加彻底,直接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套用了《睡美人》的名头,讲述了一个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女巫为自己正名的故事。
当然,也有人说,这些改编事实上是对童话的还原。
因为在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这些民间故事本身就是充满了各种猎奇、情色和恐怖的元素。
即使是想在的《一千零一夜》都还是有着各种暴力的元素存在。
只是因为后来经过多年的流传,以及这娘们针对孩童阅读的修正,这些负面的元素被剔除了,同化才变得纯真。
而当这些童话回到了好莱坞的资本手中,为了利益,他们又重新将这些元素捡起来了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黑暗的真人童话电影,也算是“返祖归宗”罢了。
真人童话电影扎堆,同质化竞争难以避免
当资本看到利益的时候,就如同鲨鱼嗅到了血一样,蜂拥而上,丝毫不管其他。
就像广东人的名言:执输行头惨过败家!
广东人:你礼貌吗?
排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口碑票房都好的情况下,在这些扎堆的电影当中,难免会出现同质化的情况。
这类电影的同质化,还是十分明显的。
在电影当中,有一个大致相似的世界观:民不聊生。并且登场的人物在性格上,基本上都是脸谱化。
热度善良的主角,在经过与恶势力的战斗和成长后,最终解决了问题,迎来大团圆结局。
再加上好莱坞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基本上都能够看得出来,这些所谓的真人童话电影,不过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快餐电影。
所以,在《沉睡魔咒》上映之后,才会给人一种颠覆感。
但当颠覆成为了惯例,市场上的“黑暗风”童话大行其道,观众自然也会产生厌恶的观影情绪。
当然,对于这种问题,好莱坞也是有着常用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特效。
在影片中加入魑魅魍魉的生物,阴森恐怖的场景,乃至是骇人惊悚的布景,加上领先世界近十年的特效水准,以及覆盖全球的院线渠道,加上营销,好莱坞电影从来就不怕没有人买单。
这也是好莱坞一贯以来的做法。
大致相同的故事内核,套上不同的角色模型,就是一个全新的电影。
典型的例子就是变形金刚和怪兽电影,将这两者的故事内核拿出来,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但只是套上了“变形金刚”和“怪兽”的模型罢了。
而当电影市场上,这些电影大行其道的时候,观众口味腻滞了之后,你以为好莱坞就没有办法了?
不会。
他们还会从口袋拿出“超英电影”、“特工电影”等等其他系列的电影,开辟新的赛道,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