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各地陆续启动2025年度地方债券发行工作,地方债市场迎来新一轮发行高峰。据最新数据,2025年1月地方政府计划发行的地方债规模已超过55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和新增专项债券的占比接近80%,显示出地方政府在资金筹集方面的积极态度。
湖北、青岛已于1月13日率先启动了地方债发行工作,湖北和青岛分别发行了639.37亿元和39.17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广东、四川、天津、安徽等多地今日也公布了地方债发行安排。
根据计划,1月20日和1月21日将成为地方债发行的集中期,预计发行规模将分别达到2230.71亿元和1536.45亿元。从发行结构来看,再融资专项债和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占比较大,分别为2349.15亿元和1979.45亿元,占比分别为42.66%和35.94%。
在发行规模方面,广东省和湖北省的地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广东省计划发行规模位列第一,达到1181.03亿元。四川省、北京市的地方债发行规模也在500亿元以上。
为了支持地方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去年11月全国人大批准的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已开始发行,其中2025年的2万亿元额度已在近期启动。
新增专项债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基建领域,2024年新增专项债募集资金投向中,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位居前三。湖北省此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农林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并扩大了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专项债稳增长、促发展的作用。(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