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装死的最后不一定能存活,向前冲锋活下来可能性反而最大!为什么呢

心理情感解忧坊 2023-03-04 13:22:18

在很多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士兵装死的操作,其中也不乏依靠此道捡回一条命的幸运儿。然而现实中,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在训练中涉及到装死的科目,最多也只是允许部队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装死是个伪命题

装死这件事对于所处环境的要求太高,即便是电影里的主角要装死也必须满足两个要素,一是身边堆满了战友的尸体,二是位于敌人的视线盲区。而在现实中,要达到这种条件几乎不可能。

在真实的战斗中,任何一支军队都会要求作战人员尽可能地分散,扎堆几乎是战场上的大忌。所以即便一个战斗单位内的大部分士兵牺牲,尸体也应该是在战场上七零八落,几乎不可能出现密集堆叠的情况。

唯一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就是部队在投降后遭到敌人的集体处决,但一般干这种明显违背国际法的事,行刑单位都会多次甄别尸体以免留下活口,装死的后果只有被二次补枪,想蒙混过关几乎不可能。

其次装死本身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尸体和活人相比要苍白的多,肢体状态也会不一样,对于久经战阵的老兵来说,一眼就能分别出活人和死人的不同,要装死根本不可能,除非对方大发善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可能逃过一劫。

最重要的是,装死就意味着放弃了战场上的全部主动权,将生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敌人手上。这怎么看都有些缺心眼,哪怕战场上仅剩一个人,只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运气,成功躲开敌人搜索,脱离战场不是没有可能,一旦装死反倒成了案板上的一块肉了。

随着现代战争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装死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际上的伪命题。拿美军在阿富汗的战斗举例,一个塔利班据点遭到美军AC130炮艇机的打击,据点内的塔利班成员死伤惨重,这时候幸存者能靠装死躲过一劫吗?答案是否定的。

AC130炮艇机的观瞄设备不仅可以光学放大,还能够切换热成像模式,即便外表上装的再像尸体,活人的体温也会直接暴露装死的事实,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新一轮射击撕成碎片。

而现代热成像仪可不仅仅是装载大型航空器上,像美军这样的高科技武装力量都已经将这种探测装备普及到了单兵。想靠装死逃脱打击无异于痴人说梦,只会招致更惨烈的死法。

虽然不提倡装死,但不可否认,历史上的确有人靠装死捡回一条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装死的斯蒂尔”了。斯蒂尔是二战期间一位美军伞兵,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斯蒂尔参与了著名的大空降,由于风向偏离,斯蒂尔的降落伞不幸挂在了当地教堂上。

可怜的斯蒂尔就这样成了德军的活靶子,德军向他射来一梭子子弹,可能是晚上视线不好,只有一发子弹打中了斯蒂尔的大腿,斯蒂尔灵机一动,脑袋一垂直接装死。

德军压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射偏,也就不再管斯蒂尔,直接搜寻其他美军伞兵了。斯蒂尔靠着这次装死幸运的逃过一劫,还因此受到了表彰。直到今天,教堂上还挂着一具等比例装死斯蒂尔人偶来纪念这位老兵。

如何提高存活率

既然装死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那么战场上有没有什么办法提高士兵的存活率呢,老兵会告诉你,战斗中越是冲在前面,活着的可能越大。这也是为什么战斗中老兵的阵亡率显著低于新兵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说排头兵的幸存率就比其他位置的步兵更高,而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士兵的移动越频繁,就越不容易被枪炮打中。经历过实战的老兵都会强调,真正能有效降低被敌人击中概率的,就是不断在不同掩体之间转移。

新兵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被惨烈的战场吓破了胆,待在一个地方不动,这就极有可能招致敌人的重点打击,二是忽视了掩体在作战当中的重要性,站在空旷的地方射击。

这两种行为都会造成士兵的大量阵亡,总的来说,要想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一是需要勇气,二是需要智慧,三则是决定性的因素——运气。不少老兵都会在战后感叹,自己能够生还并非是战斗力更加出色,很多时候都是被幸运女神眷顾罢了,前文中提到的斯蒂尔,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过相比较下,不同军种在战场上的存活率也有很大不同,陆军的存活率肯定是最低的,海军次之,空军最高。即便是在烈度极高的二战当中,各交战国几乎都会保证被俘飞行员的存活。

这是因为培养一个飞行员的成本实在过于高昂,久而久之各国就形成了不杀飞行员的默契,二战时期德国空军还曾宴请过被俘虏的盟军飞行员,成为大战中骑士精神体现的经典案例。

当然也有国家不愿遵守这种规则的,日本就是一个典型,在二战当中,日本曾多次对跳伞的盟军飞行员开火,甚至虐杀被俘的飞行员。对于这种野蛮行径,盟军也予以了坚决回击,对待日本飞行员同样执行格杀策略。

但不管怎么说,战争都是残酷的,任何规模的战争都一定会造成士兵的死亡,和平仍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希望。

0 阅读:99

心理情感解忧坊

简介:看透人性丑恶,解尽世间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