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8集,再也看不下去了。因为,我对这部剧已经完全不感兴趣了。
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演员和角色的反差
迪丽热巴的美,真的,真的,真的,更加适合时装剧,而不是古装,她的克拉恋人里的形象就非常的吸睛,实在是没必要耽误在古装里,尤其是她在《长歌行》里的出场造型,实在是令我get不到她的美。两缕垂下来的头发,虽然是还原了原著,但是真的太丑了,所以纸片人和真人之间,还是有次元级别的差距。
吴磊目前的年龄和演技,还无法承担起男一号的重担,尤其在一群老戏骨们奉献出高水平演技的强烈对比下,他的稚嫩被无限放大了。这种情况是导演应该极力避免的,但却引入了诸如成泰燊、耿乐等实力演员,用老戏骨的去放大主演的不成熟,导演太蠢了。
而且吴磊和迪丽热巴同框,是肉眼可见的姐弟恋,真的,讲实话,这种年龄的差距实在是不大有CP感。
二、定位失准
要想演绎大女主的历史戏,最好是扬长避短,开篇必须全力避开战争军队和政治斗争的剧情,因为这种场面过度宏大,人物过度繁杂,内情过于复杂,演绎起来又费钱还不讨巧,演砸风险太高,还不利于剧情的发展。这方面,《甄嬛传》就做的很好,首先避免了战争戏,省经费啊,然后尽力避免政治斗争,主题改为后宫斗争,这种女人和女人的交锋,可比男人和男人的交锋好写的多,也更容易让女性观众共情,再加上各路大咖云集,这样的操作才使得甄嬛传有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
所以,知道自己要体现什么,要避免什么,扬长避短,才是拍好大女主戏的关键。
综上所述,像《长歌行》这样的大女主戏,必须要把剧情重点倾注在女主的感情戏上。
通过女主的感情戏(毕竟是大女主戏),能够迅速使正常观众(正常观众的意思,是不带有对剧中某个演员异常崇拜和喜爱,也没有过分的厌恶,后面将以正常观众称呼,下同)进入共情状态,这样,无论后面剧情演什么,观众都会追看。但一定要让正常观众进入到共情状态。
反观《长歌行》,定位居然是唐朝历史政治,讲唐朝军队战争?甚至一上来,在没有详细交代玄武门之变前因后果的前提下,就很突兀地,把李世民直接地安排在了女主和男主的对立面。
要知道,此时的正常观众,正在把极为熟悉的李世民,放在不熟悉的女主和男主之上。
这样定位,真的好吗?观众不仅仅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几乎没有道德批判;还对女主长歌死全家几乎没有同情共情。
所以,观众已经很难对女主男主产生代入感和共情。女主长歌经历玄武门前后政治斗争的剧情,几乎完全演砸了!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被迫将追剧希望,寄托在女主长歌的感情戏上。此后,有关赵露思和迪丽热巴的姐妹情演绎,确实很好,仿佛搬回了一城。只可惜,姐妹情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后面一大波的降智操作给掩盖了!
此时,略感无奈的观众,又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女主和男主的爱情戏上,却发现,迪丽热巴和吴磊的爱情戏是《长歌行》里最弱的,甚至还不如李二和长歌的父女情!直到这时,作为观众的我,仍然无法对女主和男主建立共情。
三、大女主戏的偏颇
长歌在单薄地自嗨。作为观众,在看不到女主男主爱情故事的情况下,我希望能够在女主长歌的身边,看到长歌的性格分身,出现一些配角,陪伴她成长,演绎她们故事,这样其实也可以的,但结果,我发现,女主角一路走来,连一个陪伴她成长的真同伴都没有,全都是用完就死的工具人,我发现我看了一个女人的寂寞?
当然,我没有说皓都和永安公主这类的配角演的不好,相反演得很好,而且故事也不错,是本剧为数不多的亮点,甚至感觉比男主女主要好。
但没想到,随着剧情的展开,我发现皓都和永安公主的剧情和女主长歌的故事线剧情脱节了,几乎成了《长歌行》里的无效人物?甚至有关永安公主的剧情,还对剧情起到了反作用,作为观众,我越看越迷惑:就这?李世民连自己女儿都保护不了,如何保护大唐?李世民怎么这么费,这就是官方鼓吹的不一样的贞观之治?就这?
以上这三点,导致《长歌行》在戏剧层面上,在历史背景上,缺乏艺术真实,显得很虚假,连自身的逻辑都做不到自恰,还拿什么去吸引路人呢?
本文由风尘追剧原创,图片来自原片,如侵必删。
以上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于我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如果想喷,请随意喷。
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键三连,天天发财。
用户14xxx80
赞同
Lou
热耙一个狗血剧情专业户!演技超垃圾女演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