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9分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改编自山田宗树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松子渴望爱、渴望被爱而坎坷曲折的一生。
很多人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就是压抑。似乎这世界对女人最大的恶意,都在松子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
与其说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不如说是缺爱的松子因为一个道歉,一辈子都在为爱而活。
01 缺爱的松子,让我们看到这世界对女人最大的恶意看电影时,习惯性把弹幕打开,评论区被“松子身上多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的评论沦陷。
松子一生正儿八经谈过四次恋爱,每次恋爱都以狼狈收场,以松子的一句“我完了”和“为什么”结束。
第一次恋爱是和一个刚出道的作家同居。比起父亲的冷漠相向,她把需要关注的需求转移到了恋人作家身上。
一间小屋,两个人。松子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作家对她到底爱不爱,我一个局外人实在是没看懂。但是对她的恶,却是满屏幕呈现。
失了写作的灵感,就对松子拳打脚踢?这是家暴。自己追求所谓的为文学创作奉献一生,却指挥恋人去赚钱养家。
不仅如此,还逼迫恋人去卖身。满足了松子被关注的需求,不论被暴打地多厉害,松子依旧会在若干年后,觉得还是作家最爱她。
后来作家卧轨自杀,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字条给松子。除却文学事业的献身,选择离开式“我很抱歉”更像是对松子的道歉。
喜欢成了依赖,松子被“绑架”在作家的生活里,她却浑然不自知,反而以为那是爱。
第二任感情是和一个有妇之夫的作家开启的肉体之恋。比起刚出道的作家,这个男人对松子多了份温柔和善待。
被男人温柔沦陷的松子,以为自己寻得了此生最爱。不仅相信了男人说跟妻子离婚,娶她的承诺。
还为此“恃宠而骄”去男人妻子面前显摆身份。当看到男人老婆年衰的面貌时,更是以为自己胜券在握。
当她满心欢喜,坐等男人兑现承诺的时候,男人跑来指责她擅自出现在他的家人面前。
猝不及防的巴掌外加一句“你的肉体确实很有诱惑力”的心满意足式离开,使得松子依旧没能反应过来。
理所当然地做了小三,注定没有结局的不堪爱情,却还在质疑为什么?其实看到这里,总不免会送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再外加一个“活该”。
正如松子的弟弟,后来感慨,松子曾经是个老师,可是那又怎样呢?
毫无疑问,不管是家暴还是小三,松子的遭遇总是令人可怜又生恨。她活成了一个笑话,于女人而言于家人而言,似乎都是耻辱。
这也是弟弟面对被家暴带着一身伤的松子一边寒心塞钱一边放狠话断绝关系的缘由。
两段感情被所谓的“辜负”之后,松子开始改变对男人的态度。比起爱情,反而是更专注于赚钱。
但由于合伙人的叛变,起了杀心。行凶后准备跳河自杀,却不曾想河水刚没过脚踝,自杀不成遇见了那个老实的理发师。
面对理发师的好,松子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个老实人的怀里,跟着理发师学理发,俩人平日的眉来眼去,俨然一副老夫老妻的幸福生活状态。
好景不长,松子被警察询到,坐了牢。监狱里松子没能等来老实人的探监,即使如此,她依旧一如既往地等待“回家”。
当她如愿刑满释放,满心欢喜地去找老实人的时候,才发现老实人已结婚,早已享受着天伦之乐。
松子满载失落而归,一句“我回来了”其实是对居无定所的自己说。
老实人的现实和绝情,让松子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都在一瞬间被扼杀在初见他妻子在身边笑,孩子在边上跑。
有人说这世间对一个女人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她想要安定有一个家的时候,命运却依旧颠沛流离。
跟老实人的相爱,从头到尾,松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反而是各种遇人不淑。用现在的话讲,渣男太多,遇见了也即是命。谁还没遇见过几个渣男?
总归到底,还是松子太容易就信了男人的那张嘴,以及只要对她好,那将是天长地久一辈子的爱情。
从小以为鬼脸便能讨好父亲,令校长满意,长大了以为只要相信就会收获真爱。到底是社会太险恶,还是人心叵测?
说到底,爱人的方式终究是以爱自己为前提,过分地在意来自他人爱的肯定。错误地把对亲情里爱的追求,放进爱情里,无非就是一种错误。
02其实看到后来松子对于父亲偏心的回忆时,作为一个旁观者深感心疼。
同样是个孩子,父亲便把所有的心思和爱都给了小女儿,却忘了同样是女儿的松子。
其实偏心这个现象在很多家庭里都是一种老旧封建思想,比起世俗的批判,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人父母对子女爱的表达。
父亲的偏心,总是希冀孩子能懂,殊不知却忘了她其实也只是个孩子。只有几岁的孩子,除了担心父亲整日的愁眉苦脸外还有心疼病床上的妹妹。
为了哄得父亲开心,孩子懂事地学着马戏团里的表演,冲着父亲做鬼脸;为了安慰妹妹,长期的陪伴,所以妹妹对姐姐也是万分的喜欢和追随。
为了赢得父亲的关注,她考上了父亲喜欢的学校,做了父亲喜欢的工作。孩子都懂父亲,身为一个大人却不懂孩子的诉求。
松子跟妹妹分享被人追求的懵懂心动,父亲却因此责备松子不该如此炫耀。松子的赌气离开,大概也只是想要父亲为了这份父女情妥协一次,期待也能多些对自己的关注。
可是父亲并为妥协。默认松子的离家出走,甚至相信松子当了洗浴女郎的流言蜚语,而实际上松子并没有所谓的堕落,也因此遭受了作家的多次家暴。
于松子而言,能够考上父亲喜欢的学校以及做着父亲喜欢的工作,这都足以说明松子的才智和努力。
一个努力的人,人生却因为童年的缺爱,搞得“一团糟”,遭受家暴不懂反抗和离开,反而觉得那就是爱;做了有妇之夫的小三在被男人抛弃的时候只会问为什么?
学生偷钱,面对旅馆老板、校长以及教导主任的质问胁迫,战战兢兢又顺从地接受着所有的侵犯,就连对犯了错误的学生都毕恭毕敬。
这俨然涉世未深,子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孩童时代,而松子已为成年人。俗话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即使不容易,但谁还不是带着尊严体面的活着。
03松子这一角色的属性设定,让我想起来《请回答1988》里的女主德善。
同样是从小在家里不被父母偏爱的女孩。为什么德善最后能嫁给她心仪的阿泽,然后迎接幸福,而松子最后的人生时光,却只是蓬头垢面臃肿肥大的一生孤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请回答1988》里,我们心疼被父母偏心的德善,却也点赞德善面对父母不公平对待的正确表达不满的方式。
家里穷,只剩两个鸡蛋,妈妈把煎蛋分给了弟弟和姐姐;明明和姐姐不是同一天生日,为了省一个蛋糕,德善的生日被强行安排到同一天。
生日当天,对爸妈的偏心报以怨言的德善带着委屈,哭诉着,清楚地告诉父母,她也喜欢吃煎蛋,不喜欢吃腌豆子;她也想独享一个蛋糕,有一份正经的生日趴。
德善的做法最为直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委屈,比起松子,在父亲的不理解指责一气之下离开家的冲动相比,实为懂事。
父母与孩子之间本就没有所谓的仇恨之谈。如德善一般闹一次小脾气,把抱怨和不满直接与父母明说,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在父母面前哭一次鼻子。
总好过成了大人还依旧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伤害。
面对孩子的委屈和抱怨,德善爸爸主动道歉,比起第一次当爸爸的不知所措和抱歉,孩子需要的仅仅是一个道歉。
缺爱的孩子大抵都在等一个道歉。等来的是德善,所有未来充满善意;没等来的是松子,遍体鳞伤无聊地过一生,却再也没办法回到原来的家。
04 于女孩子而言,家才是最踏实的避风港不管是德善还是松子,身为人子,父母在,便是家。
即将晚年的松子,即使离家出走多年,最牵挂和想念的依旧是那个自己不曾被待见的家。
比起学生阿龙的道歉,松子更期待的是父亲的道歉。当年松子的负气离开,如果父亲能够妥协一步,把松子追回家,或许一家人会整整齐齐幸福地在一起。
父女俩似乎都同样的倔,父亲常记的日记,停留在松子离开的那天。宁愿忍痛失了女儿,不愿道歉当年的偏心。
松子离开后父亲两个月后的离世,让人忍不住悲恸,人生最大的遗憾便是亲人父女之间以伤害的名义互相爱着。
爸爸的烦恼,松子的逞强,妹妹挽留不下,是心心念念的姐姐。在电影最后一幕,由于放纵地生活,体态已臃肿的松子,最后带给她希望的是用自己的手艺给妹妹剪一次头发。
兜兜转转,把童年里缺失的那份父爱,错误地用在了择偶标准上。每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换来的只有背叛和伤害,经历过太多的痛,最后的松子才得以明了小时候总想逃离的地方,总是会在某个被欺负被孤独包围的瞬间,想要回到它身边。
松子一个人租房住在离家只隔一条江的地方,被一群孩子残害之后,是弟弟过来认领遗体带走骨灰。松子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过半百,后来才明白,家才是最踏实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