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安排”残疾儿子,在学校工作16年,没签劳动合同,退休后儿子被辞退,判定结果赢得人心。
不得不说,有时候世态炎凉,人走茶也会凉。幸好执法尚有温度,处处温暖着人心。近日,江苏淮安县某小学前校长老陈,为自己的残疾儿子小陈,迎来了一场大快人心的胜诉。“当初让我儿子来学校上班,不是我个人能决定的,是经过领导班子开会才通过的。”小陈在父亲担任校长的学校文印室里,兢兢业业地整整工作16年。谁知父亲退休没多久,学校就决定将他辞退。那么,学校为何会这么无情无义呢?仅仅是因为没签合同的缘故吗?事件概述3月28日,据《果然视频》等多家媒体消息:江苏淮安县的老陈,曾是某乡镇的一名副校长,妻子也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出生于1987年的小陈,是一名残疾人士,出行需要靠轮椅的辅助,因此一直待业呆在家中。
2006年,学校的文印室恰好需要一名懂电脑的工作人员,老陈便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的商议,大家都一致同意,由小陈接手校内文印室的工作。为学校提供网络设计、编排、打印等工作。工资按最低的临时工资发放,而且是一年发一次,也并没有发够那么多。只不过,让小陈享受过普通职工该有的福利待遇。2019年,学校还为小陈缴纳过社保,直到他被辞退为止。由于小陈的特殊身体情况,工作地点就在学校为父母提供的住房内。平时,小陈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也从不参与学校里教职工的考核。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由副校长的父亲直接安排。父亲退休后,儿子被扫地出门2022年初,老陈和妻子已经年满退休,小陈也只得随父母,前往淮安市区生活。不过,小陈仍然在家中负责学校平台的数据上报。2023年3月,小陈无法登录学校工作的平台,被学校“炒鱿鱼”。父子俩找到学校负责人,对方却表示:小陈在为学校服务期间,完全是因为父亲曾是副校长,母亲是教师。而校方是出于照顾,才让小陈有了份工作,但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这个结果赢得人心学校的这般说法,让老陈不服,他决定带着儿子先走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后,一审上诉被驳回。很快,父子俩又找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并迎来二次上诉。最终,法院认定小陈与学校自2006年9月至2022年2月,存在劳动关系。因此法院判决,学校应该支付6万元给小陈,真是赢得了人心。对这份特殊的学校工作,16年没有签过劳动合同,网友们又是怎么看的呢?安徽网友说:虽然父亲是副校长,儿子是残疾人。即使父亲已退休,在学校还是属于老教师,学校照顾一下老教师子女也是情理之中。(何况还是残疾人)。黑龙江网友说:对待残疾人士,还是应该照顾一下的,没有什么不妥。可能会有人抬杠,普通老百姓家的怎么办?我觉得能照顾一个是一个,他们真的很不幸了!四川网友说: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学校,更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正能量榜样,请让孩子继续上班。 内蒙古网友说:单位大于100人,必须雇佣残疾人。否则要按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1.5倍,缴残疾人保障金,所以很多单位会低价雇一两个。云南网友说:什么叫人走茶凉?这就是,而且是世态炎凉。一个残疾人,父亲在任时,学校照顾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父亲退休了,就被学校辞退。就算父亲不是学校副校长,出于同情,给人一条活路,那也算一种善举。个人观点: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家里要是不幸生下一个有残疾的孩子,那时刻都得为他操碎了心。甚至还得担心自己百年后,这个孩子又该托付给谁?父爱如山!儿子出行要用轮椅,可见的确无法正常工作,在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更别提找到份合适的工作了。
因此,对于这位父亲的做法,小编没法反驳,反而十分支持。像有的网友所说:当初这副校长,手握实权,应该也是一位对自家人,要求极为严格的好校长!16年了,父亲始终都没有动用点私心,给儿子改成正式工,只是个临时工挣口饭吃,现在哪还有这样的好领导?这种“照顾”,虽不合规,但也合理,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法不容情,但情却容法。或许,父亲只是想给儿子一个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更有勇气活下去,抬起胸口做人。学校方面,贸然辞退一个工作这么多年腿脚不便的员工,考虑过他们失业以后,该靠什么生活吗?不打算继续聘用,更应该处理好后续相关事宜,这样才不至于寒了他们的心。关于这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友好交流哦!
用户11xxx99
没有关系,他也进不了学校工作。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不是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