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老人说最怕“冬至一日晴”,冬至天晴有啥怕的?

农村小水文化 2024-12-21 10:53:02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我们正式迎来冬至节气,“至”为季节的中分点,因此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天过去了一半。

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通过土圭测影法确定冬至的日期。古人通过直立一根杆子(圭)在地上,并观察其影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冬至这天,由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因此太阳高度角也最小,导致圭的影子最长,古人正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冬至的日期。

冬至是我国民俗中的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在冬至这一天祭天的记载;汉代时,冬至被称为“冬节”,并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称为“贺冬”,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保持着长盛不衰的态势。

古人认为冬至是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的吉日。因此,冬至被视为吉祥的日子,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吃团圆饭等,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阳”是天子的象征,“冬至一阳生”,“君道”从这里开始增长。因此,冬至也被视为天子权力增长、国家昌盛的象征,所以朝廷和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冬至这天也被称为“交九”,我国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即冬至后的第一个九天称为“一九”,冬至后的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称为“三九”,往后以此类推,当数完9个“九天”,那么就意味着春深日暖、可以开始春耕春播了。其中冬至后的“三九天”和“四九天”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我们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冬至节气到了,在我国民间有最怕“冬至一日晴”的说法,那么冬至节气天晴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一、冬至晴,冬不寒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冬至是晴天,那么这预示着往后的冬天不会很冷,这也表明是“暖冬”。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正常来说冬至后的天气会越来越寒冷,如果冬至后的冬天不冷,那么可不是好的兆头。正如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冬至后气温暖和会打破麦苗的休眠状态,麦苗会提前进入生长的状态,这样麦苗根部就不能积蓄足够多的养分,来年麦子就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现象;此外,冬天暖和就不能冻死越冬的害虫,这样来年害虫就会大量繁殖,农作物会非常容易遭受病虫害。

二、冬至大太阳,春节雨雪连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节气当天有大太阳,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经验,这预示着到了春节期间会出现持续的雨雪天气,这也表明春节会比较寒冷。

三、冬至暖,倒春寒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整个冬至节气的气温比较暖和,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来年会有倒春寒天气。

倒春寒是一种发生在春季中后期,因连续阴雨天气或者频繁的冷空气入侵导致气温偏低的现象,倒春寒会影响麦子的灌浆,会导致春播种子出现烂种,会导致果树大量落花落果,农作物的收成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冬至湿了路,冬天多雨雪

“湿了路”指的是路面比较潮湿,即出现了雨雪天气。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当天有雨雪天气,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往后雨雪天气都会比较多。

正所谓“瑞雪兆丰年”,冬天雨雪多不仅可以冻死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同时还可以降低来年“倒春寒”发生的概率,非常有利于来年粮食大丰收。

总结,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冬至天晴,那么预示着是暖冬,同时还预示着春节会比较冷,这是农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我国民间有最怕“冬至一日晴”的说法。

今日冬至,我们这里有小雨,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0 阅读:0

农村小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