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本政府紧急更新了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死亡预测数据:一旦这场百年一遇的9级地震发生,最多将导致29.8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飙升至29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万亿元)。

为何这次预测如此严峻?
震级与概率双升级
最新预测显示,南海海槽地震震级或达9级,未来30年内发生概率高达80%。
专家指出,若地震发生在冬季深夜,21.5万人可能死于海啸,7.3万人因建筑倒塌丧生,另有8700人葬身火海。
经济损失“爆表”
292万亿日元的损失相当于日本国家预算的2.5倍,物价上涨和受灾范围扩大是主因。上一次预测(2013年)仅为220万亿日元,此次飙升72万亿日元。
防灾目标未达标
日本政府曾计划到2023年底将死亡人数减少80%、建筑损毁减半,但实际降幅不足10%。地形数据更新后,淹没区域较上次预测扩大三成,达1152平方公里。
百年周期逼近,民众恐慌加剧
南海海槽大地震平均每100-200年发生一次,上一次在1946年。去年8月宫崎县海域的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首次发布“巨大地震注意报”,引发民众囤米潮,导致大米价格创历史新高。。
政府急调对策,民众如何自救?
日本内阁府坦言,传统防灾手段已现“天花板”,呼吁全民参与抗震加固和快速避难。专家建议:
加固房屋:木质老屋最易倒塌,需优先改造。
备足物资:至少储备3天饮用水、食物和药品。
制定逃生路线:海啸预警后,15分钟内需撤离至高地。
结语:
天灾难测,人可未雨绸缪,尽管地震预测仍是世界难题,灾难面前,个人与政府的准备同样关键。
话题讨论:今日正值日本第11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结束,共排放约7800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