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福州出发的高铁上,他们集体“狂飙”四川话→

福州日报 2025-02-02 23:20:49

福州出发的这趟高铁上

乘务员竟集体“狂飙”四川话

这是什么情况?

杨春柳热情与乘车儿童互动。受访者供图

“四川话是列车长教我们的。”近日,记者见到福州客运段“动147组”乘务员孙玮时,她正用四川话与乘客们沟通。她口中的列车长正是四川姑娘杨春柳,也是福州客运段第一个提出为乘客提供方言服务的人。

因“车”制宜

乘务员集体学会四川话

由国铁南昌局福州客运段“动147组”的乘务员们值乘的G1756次福州至成都东,途经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共五省一直辖市,务工、探亲、旅游和归家等旅客集中于这趟车,日常客流量始终居于高位。

在值乘过程中,杨春柳发现不少乘坐G1756次列车的旅客只会说四川话,他们中有些不识字,有些无法流畅地以普通话沟通。上车之后,听不懂列车到站广播、找不到厕所、和列车员讲不清自身需求等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还有不少只在春运期间乘车的老人、小孩,由于较少出门,他们对于乘车安全、途中换乘注意事项往往知晓甚少。

杨春柳热情引导乘客乘车。受访者供图

“乘务员中很少有会说四川话的,

而我又不能经常直接与乘客沟通。”

面对这些问题

杨春柳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那就是将四川话教给班组乘务员

方便乘务人员

使用四川方言与旅客交流

“学会四川话后,我们能够和旅客更好地沟通交流,理解清楚她们的需求,不少旅客表示很有亲切感。”孙玮笑着说,平时自己和家里人聊天也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四川话。

“每年春运都护送着一车车的老乡回家过年,能为家乡的人民贡献一点力量,我感到很欣慰。”杨春柳说。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让旅客旅途更舒心,她告诉班组乘务员,遇到重点、特殊乘客时,一定要多关注、多询问,主动发现他们的困难并提供帮助,要做送旅客去往团圆终点的“摆渡人”。

今年春节

她的过年经历很难忘

今年春节

坚守岗位的杨春柳过得非常难忘

“我已经7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杨春柳告诉记者,1月18日那天,当列车经过12小时35分钟的翻山越岭,抵达成都东终点站后,距离她的家乡四川南充仅有1小时30分钟的车程,这也是杨春柳距离家乡最近的时候。

每次看到归家的旅客,杨春柳总会想起奶奶和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每年临近春节,总能接到家人的视频电话,“今年过年回来吗”“我们准备了你喜欢吃的”等话语总会让杨春柳湿了眼眶。

今年,杨春柳给82岁的奶奶

提前准备了红色帽子和红色手套

希望奶奶穿得更喜庆

更有新年的气氛,也更能保暖

虽然今年春节不能回家

能让奶奶穿戴上自己买的礼物

也算是一种陪伴

杨春柳耐心解答旅客问询。受访者供图

1月18日20时许

杨春柳带着班组走出成都东站

远远看到等候她的妹妹

同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也映入眼帘

那是她朝思暮想的奶奶

“奶奶坚持要来看我,还拿着两个保温盒,里面是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糯米饭、腊肉香肠。”杨春柳哽咽着,此刻所有的思念与疲惫都烟消云散。手里的保温盒,装的是家乡的味道,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奶奶深深的爱与祝福。

转眼20分钟过去了,杨春柳还要带着班组到公寓准备明日的出乘事项,只能和奶奶惜别。带着家人的爱与希望,杨春柳开启了她的第八个春运。

“一家不圆万家圆,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更平安,送更多人回家过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说罢,杨春柳转过身,继续投入了工作。

暖心故事

不断在车厢上演

凌晨5点的成都,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成都东站里有一群人却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备班工作。福州客运段“动147组”的乘务员们将在杨春柳的带领下,在G1755次成都东至福州的动车上再次开启漫长的一天。春运期间,这趟“沿江而行”“翻越闽东”的车次上,集中着务工、探亲、旅游和回家的旅客。

杨春柳根据以往的经验,再加上同旅客交流征询意见,在常备药品的基础上,将列车上原有的“爱心箱”细化成便民针线包、夏季清凉包、冬日温暖包、儿童安抚包、女生专用包、母婴服务包、老人便捷包等六大类,以便满足不同旅客的不同需求。

“服务包里都是旅客使用频率较高的应急物品。”杨春柳说,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节点,服务备品也会相应调整,各种服务备品分门别类,为旅客解决燃眉之急。

“今年春运首次开通了务工预约购票功能,我们就专门为务工回家的老乡们定制了家乡口味的套餐。”杨春柳拿着一盒贴着“务工定制餐”的餐食,辣味鸡丁、牛肉酸菜、香辣大虾等满满“四川味”的美食,都是杨春柳精挑细选的,“我是四川人,希望老乡们坐上我的车,就想感觉到浓浓的‘家乡味’。”

回家的人步履匆匆

旅游的人言笑晏晏

人们怀揣故事

满载希望在列车上短暂相聚

春运期间

这趟动车上温暖的故事仍在继续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陈君沂 通讯员 陆逸

编辑 林学晨

审核 刘宝英

监制 黄戎杰 贺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