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漳州市龙海区综治中心,63岁的陈惠民按着中心委派的一摞案件卷宗打了10个电话,邀约当事人确定调解时间;隔壁办公室,龙海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陈清杰和龙海区海澄法庭的庭长在商讨案件;有着20多年调解经验的郑旺才,早早就到了办公室,他经常利用周日时间到办公室拟下周一的调解文书。
这些都是龙海区综治中心的特邀调解员。
“综治中心的作用,就是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进行信息收集预警、妥善处置。”龙海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说,龙海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实现辖区每个矛盾纠纷都能妥善化解、每个调解成果都能让群众满意。
有矛盾纠纷就进这扇门一家物流公司委托运输公司运输漂白粉,结果运输公司的车辆途中起火,把整车的货物烧光了,消防鉴定不排除漂白粉在更换包装和转运过程中受潮吸热自燃引起火灾,物流公司在电话里告诉陈惠民还要追究委托方责任。
“只约了一起租赁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下周一见面。”陈惠民说自己最忙的一天,调解了13起劳务纠纷案件。从法院退休后,陈惠民被龙海区法院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龙海区综治中心成立后,他就来到了综治中心。现在,陈惠民除了处理日常中心分下来的纠纷案件,还处理龙海区法院的执行和解案件。
“我比退休前还忙。”而经过资源整合,原来归口龙海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的交通事故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也全部归口到综治中心。
龙海区综治中心自运行以来,推动与12个行业组织、调解机构及单位联动联调,设道交、金融、特邀律师等10个专业调解工作室和金牌调解工作室,进驻调解员及特邀调解员18名,采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选择调解员方式,提升调解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中心优先聘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行业专业背景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医生等社会专业人士和退休法官、检察官等担任调解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龙海区综治中心负责同志介绍。
多元力量同向发力解难题2024年12月11日,特邀调解员郑旺才成功调解了一起案例,为当事人小苏争取到28万元的补偿。
小苏在一家食品厂化验室工作时突然晕倒,最终被认定为一级伤残,由于是自身疾病导致,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最后,小苏家属到龙海区综治中心求助,希望能争取经济补偿,值班的郑旺才接待了他,中心了解情况后为小苏家属委派了法律援助律师,帮助起草经济补偿的法律文书。之后,郑旺才开始了四轮的调解,企业从最初的不见面、建议走诉讼到最终接受了郑旺才提出的补偿方案。
“我们这是全过程介入、一站式解决。”龙海区综治中心负责同志介绍,龙海区综治中心打造覆盖信访接待、多元调解、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的“一站式”工作平台,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中心设立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安、信访和诉讼等窗口,像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城管和综合执法则是轮驻”。
有了部门进驻,精准细化纠纷类别就有了着力点。龙海区综治中心推行“法院、公安、司法、保险”四方联动机制,同步推进事故责任认定、保险理赔、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立案审判等工作,实现道交纠纷的精准调解;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创新金融纠纷“人民调解配合司法确认”“诉讼调解协同司法速裁”模式,实现金融纠纷的速调快裁。“我们的调解文书,群众可以在中心诉讼服务窗口申请司法确认,由进驻中心的法官审核,调解协议追加司法确认,如果调解结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就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龙海区综治中心负责同志说,这个做法,也让矛盾双方都吃上“定心丸”,实现“矛盾不上交”。
倾心为民建强阵地重实效近日,在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普边村庄厝社路口,许某祯驾驶无号牌挖掘机与许某兰开的无号牌三轮车发生了碰撞。经交警认定,许某祯负主要责任,许某兰负次要责任。其中,许某兰伤势严重,且双方车辆均没有保险。
事故责任认定作出后,因该案涉及人伤且赔偿金额较大,交警部门将此案委托龙海区综治中心调解,综治中心指派道交纠纷特邀调解员郭羡琼进行调解。由于双方均无投保,赔款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特邀调解员郭羡琼首先稳定双方当事人情绪,并根据相关规定针对伤情分析赔偿标准、司法鉴定、诉讼风险等进行释法析理,打消双方当事人的疑虑,双方当事人在初始情绪消解后基于各自的实际利益,更倾向于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最终,经郭羡琼做深做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许某祯自愿一次性赔偿许某兰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费、车损费、财产损失等费用共17万余元,当场签订协议并付清,双方当事人都满意而归。
榜山镇平宁村村民郑某因房屋装修质量问题,未支付姚某装修尾款,导致姚某无法支付其雇佣的现场施工人员黄某夫妻2人的工资款项,黄某夫妻等人便到郑某家讨要,讨要不成便发生争执、喧闹,郑某多次报警。经村、镇综治中心调解多次无果后,2024年9月19日,当事人郑某请求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特邀调解员郑旺才立即组织开展调解,采取降温调解法,先引导双方当事人实事求是陈述事实及诉求,并心平气和协商解决问题。同时,点明通过调解渠道解决可降低鉴定成本、诉讼成本等。最终在郑旺才的调解下,双方就装修尾款达成一致,同意调解方案,双方在当天签署调解协议书后,郑某将尾款支付给姚某,姚某立即支付黄某夫妻8000元的工资,这起纠纷得到解决。
得益于龙海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32名人民调解员下沉12个乡镇,突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打造群众“遇事就地解”的心灵驿站,促进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得早、研判得准、处置得好、控制得住”。在生活中,矛盾纠纷不可避免,有时候,这样那样的心结需要有人来打开,说开了,纠纷就解决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来源:漳州市委政法委 龙海区委政法委 海峡通讯
责编:黄慧儿
审核:方琮 高奇
■厦门集美:接地气聚人气 面对面换和气
■泉州德化:德织千张网 化解万家结
■宁德霞浦:潮头智解千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