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全国各大影院突然涌现了一批“二十二大电影明星”的巨幅照片,新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明星!这到底是实力的象征,还是“关系户”的集体亮相?咱们今儿就来唠唠这背后的故事。
“老中青”三代同堂,还有“一炮而红”的小年轻! 这些人里,有赵丹、白杨、秦怡这些老牌明星,也有于蓝、田华这些解放区走出来的老演员,还有王心刚、王晓棠这些新中国培养的新人。更厉害的是,像祝希娟、谢芳、金迪,一部电影就火了,直接跻身明星行列。你说,这到底是实力,还是运气?
这明星,咋还分“山头”呢? 仔细一看,这二十二位明星,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长春和八一四大电影制片厂。好家伙,这哪是评明星,分明是各个山头抢地盘啊!上影厂一家就占了八个名额,北影厂也有七个。长影厂和八一厂就可怜了,一个四个,一个三个。这 smaller 的厂子,更是一个名额都没有!你说,这公平吗?
有人说,这背后啊,少不了“人情世故”。 听说周总理和上海、北京的这些老明星私交不错。当然,人家的演技确实好,但这“人情”在里面,恐怕也起了不少作用吧?比如,据说让刘琼把名额让给祝希娟,就是周总理的意思。
这其中啊,还真有几个“有争议”的人物。 上影厂的上官云珠,解放前是出了名的大明星,可建国后,她的形象跟“工农兵”不太搭,一度没戏可拍。 这次能入选,很多人觉得是“吃老本”。还有白杨和张瑞芳,解放后的作品也没啥大水花。 她们能入选,大概是因为跟“四大名旦”的名头有关吧?
北影厂的张平,作品不少,但让人记住的不多。 谢添呢,导演的成就比演戏高。谢芳更是一部《青春之歌》就火了,这也有点太快了吧?
长影厂的张园、庞学勤,作品影响力也不够。 虽说在长影厂里算得上骨干,但跟其他厂的一线明星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更让人心疼的是那些“遗珠”。 浦克、郭振清、梁音,个个都是实力派,就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或其他因素,愣是没入选。你说,这可惜不可惜?
再说说这“一戏成名”的事儿。 祝希娟、谢芳、金迪一部电影就成了大明星,可杨丽坤、黄婉秋呢?她们的《五朵金花》和《刘三姐》,影响力也不小啊!怎么就没她们的份儿呢?
哎,这明星评选,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各个山头争地盘,领导的意见也得考虑,再加上评委的个人喜好,这水啊,深着呢! 能选出这二十二位,也算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吧。
大伙儿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