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产跑鞋有一说一,绝对是越来越给力了。不管是慢跑鞋、训练鞋还是竞速鞋,哪怕是卖外观的休闲跑鞋,都越来越有产品力了。
但是,论胆量还是得属李宁一家。敢把跑鞋卖出2000元以上价格的,所有本土品牌里只有2双鞋做到了,而且都是李宁出的——一双飞电,一双就是今天要讲的飞电2.0 elite。
飞电2.0目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elite,定位是精英跑者;另一个是challenger,会更适合一些进阶、高阶跑者。抛开价格只谈产品性能,或者是只说价格而忽视产品力,这都是片面的。
所以老魏会从价格和性能两方面,综合去看待这双李宁的飞电2.0 elite,也会和飞电1.0做一些比较。
鞋面相比于飞电1.0只使用了mono纱一种材料,飞电2.0 elite还增加了一体织材料。单一的mono纱是很轻,但是缺少了支撑性。一体织的加入可以增强鞋面的基础支撑,并且飞电2.0 elite还做了鞋舌一体化设计,让整双鞋的包裹感更优秀。
鞋面的镭射冲孔(coolshell科技)工艺,则是为了保证透气能力而使用的。说实话这样的鞋面透气性确实有保证,在如今的南方户外,如果不跑起来的话,穿在脚上还是比较冷的。
有人说飞电2.0 elite是抄了AlphaFly的鞋型,其实这一点老魏并不认同。飞电2.0 elite和耐克的AlphaFly并不一样,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做一个剪影对比就能知道了。有原创保护意识这是好事,但是过了就错了。如果这都能被谈上是抄袭,那么国内外那么多外底都用上碎钉式橡胶布局的跑鞋,是不是都应该给亚瑟士支付“知识产权”费用?毕竟虎走是最早用这种外底设计的竞速鞋了。
中底飞电2.0 elite主要材料还是䨻,但是和以前的比较,做出了不少改变。
首先是上下两层的䨻密度不同,上层比较软,下层比较硬。柔软的上层可以给跑者更好的脚感,而比较硬的下层则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路面反馈——这也就是为什么老魏喜欢鞋底比较硬的鞋,反馈灵敏、路感清晰。
和1.0相比,飞电2.0 elite在厚度提升了。前后掌高度落差依旧控制在7mm,但是整体厚度提高了9mm。而后掌宽度,1.0是86mm,飞电2.0 elite做了一个收缩,宽度为75mm,小了整整11mm。这种后掌收缩设计,其实就已经是在对你讲清楚一件事了:“这鞋就不是给后掌跑法准备的,想跑换前掌。”
另外在中底的中足和后掌部分,李宁还做了一个“打孔设计”。这个技术的原理解释起来比较复杂,我就简单说一下了。通过对中底材料进行打孔镂空,增加中底形变的可用空间,让鞋底的脚感更柔软。但是这种设计不能随便瞎用,飞电2.0 elite的前掌没有打孔,因为过度的镂空打孔会使得中底容易泄力。而精英跑者大部分都是前掌跑法,前掌要是容易泄力,这鞋也就不配上场了。
除了2.0的碳板变成了各区域硬度不同的异构碳板外,这一次在飞电2.0 elite上,老魏还看到了一项李宁的新科技:跖枕科技。
在鞋底的跖骨(不是脚趾,是脚掌前段可以弯曲的那几块骨头)下方做了一个凸起硬块。做运动中,这个硬块就可以成为一个支点,帮助跑者更快地完成一次触地-离地过程,减少双腿的做功。
听上去很像以亚瑟士为主的“推动力跑鞋”设计,但是它和推动力跑鞋又不一样。推动力跑鞋是利用滚动原理,减少脚踝需要的发力时间和程度。而李宁的这个跖枕科技,则是利用最基础直观的杠杆原理,将碳板作为“杠杆”,以跖枕作为“支点”,减少脚掌力臂的做功,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鞋底没什么好说的,也是一样的GCU材料,区别只在于飞电2.0 elite比飞电1.0的面积更大更耐磨了。那么回过头我们再说说飞电2.0这双鞋,它到底值不值得被定价2099呢?
我们都知道,价格是产品力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但是过高的售价如果不能有与之匹配的性能,那么毫无疑问,它就是一款用来割韭菜的东西。
老魏不明白为什么李宁会这样去定价,他明明知道国内消费环境对于过高定价的国产跑鞋并不认同。再加上李宁那双天马所犯的前科,可以说李宁已经丧失了很多群众基础了。
老实说,老魏绝对承认飞电2.0 elite是一双顶级竞速鞋,它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160X、飞影这两款同样是国产顶级竞速鞋的产品面前,飞电2.0 elite两千多元的售价,着实太高,能和它比较的只有Nike的Next%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飞电2.0的另一个版本challenger售价还没那么离谱上,1299元的售价要低了不少,两者的差距仅在碳板的长度。虽然还是有点贵,但是至少是可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