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生长在高海拔,低温冻害风险大,抗寒防冻新技术,保障植株安全
在很多偏远山区,或者高海拔的地方,有一个默默为人们带来独特风味的食物原料,那就是花椒。花椒可是个有特点的农作物,它的麻味独特,能让我们的菜肴变得别有风味。花椒树长得不算特别高大,但枝干上满是尖尖的小刺,那些小小的花椒粒就隐藏在枝叶之间。
不过啊,花椒在这高海拔的地方可不好过。大家都知道高海拔地区气温低,花椒树面临着巨大的低温冻害风险。就像我老家邻村的一个农场,那地方海拔也不低,有个种植花椒的老把式,叫李大爷。有一年冬天,气温说降就降,一下子就降到了零下十几度。李大爷早上起来一看,那花椒树好多都被冻坏了,树枝耷拉着,好多嫩枝都被冻裂了,地上还有一些因为低温被冻死的树叶。李大爷那心疼啊,眼眶都红了,说这花椒树就像是他的孩子,看着遭了殃,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
其实啊,这种低温冻害在好多高海拔种植花椒的地方都时有发生。像在大西南的一些山区,还有华北部分海拔较高的农村,这种情况也不少见。这些地方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有的是崇山峻岭,有的是较为陡峭的山坡。在田园或者自留地里,花椒树坚强地生长着,可是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就像失去了保护的婴儿一样脆弱。
我们来看看花椒树的种植情况。花椒树的种植周期不算短,一般要三四年才能开始有比较可观的收成。这期间,农民们得精心照料,从挖坑、播种、施肥到修剪,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到了冬季,本来就是花椒树生长的一个考验期。在高海拔地区,冬季持续时间往往比较长,有时候一个月甚至更久都是寒冷的天气。而且这寒冷的程度也不稳定,可能连续几天是个大晴天,温度稍微回升一点,农民们刚刚松了口气,没想到一场大雪或者寒潮就突然降临。
我有个网友,他老家在西北的一个高原上的小村子。他说他们村种花椒有很多年了,但是每年冬天都要提心吊胆的。他给我分享了他们村子的情况,说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花椒树的抗冻能力一直是个大问题。不像在华北一些平地上种的农作物,低温期的应对相对来说还比较有经验。高海拔种植花椒,就像在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就会降临。
咱们再说说花椒和其他绿植的对比吧。比如说,和黄瓜比起来,黄瓜在低温环境下的耐受能力就强很多。黄瓜在零度左右还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要是做好一些防护措施,在冬季也能有一定的产量。但是花椒可就没这么幸运了,零度左右的时候,花椒树枝叶可能就开始受伤了。还有和向日葵比,向日葵虽然也怕冻,但是向日葵植株高,它的根系深扎土壤,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低温。而花椒树的根系在高海拔的低温下,可能就会被冻坏一部分,影响整体的生长。再比如说和菠菜比,菠菜是耐寒蔬菜,在寒冷的天气里还能持续生长一段时间,而花椒在低于零度的环境里,基本是停止生长,稍微有点极端低温就可能遭受冻害。
还有和核桃这样的坚果类作物对比,核桃树的抗寒能力也比花椒树强不少。核桃树在寒冷的地方能够休眠过冬,在温度回升后又能继续生长。但是花椒树一旦在冬季受到冻害,可能就会影响到来年的挂果情况。像在西南山区的两个相邻的村子,一个村种核桃树,一个村种花椒树。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过后,种核桃树的村子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核桃树的存活率很高。而种花椒树的村子就惨了,很多花椒树都被冻死了,农民们只能重新补种,补种后的花椒树又得重新经历几年的发育周期才能有收成。
面对这么严峻的低温冻害问题,科研人员和一些有经验的农民开始探索抗寒防冻新技术。有一种植物叫酸枣,酸枣在同样的高海拔寒冷环境下,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抗寒方式。酸枣的树枝条虽然也比较细,但是它的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就像我们冬天看到的一些耐寒树木,它们的树干比较坚硬一样。酸枣的这种特性让它在寒冷的时候能够减少水分的流失,保持树体的活力。
还有一种山莓,山莓在高海拔的冬季,它的叶子会变得非常坚韧,紧紧包裹着枝条,就像给枝条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这层“铠甲”能够抵御一部分冷空气的侵袭。另外,野生的刺槐也有很厉害的耐寒手段。刺槐的根系特别发达,在寒冷的地下,它的根系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即使地面上的部分受到冻害,只要根系还在,来年就还有希望重新生长。
对于花椒树来说,一些新的抗寒技术也在慢慢探索中。比如说通过合理的修剪,不是那种把树修剪得很矮小,而是让它有一个合理的形状。保留一些向阳面的枝条,这样在冬天的时候,向阳面的枝条能够在白天的时候吸收更多的阳光热量,减少自身的热量散失。而且合理修剪后的树体结构更加稳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强风的侵袭,而风也会带走热量,风大的时候花椒树就更容易被冻坏。
再有一种办法就是在花椒树周围铺上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像稻草之类的,厚度能够达到二十厘米左右就很不错了。这层覆盖物就像给花椒树盖上了一床被子。在华北一些山区,农民们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发现,有了这层覆盖物的花椒树,在寒冷的冬天里,冻害的程度明显减轻了。
还有一个方法是合理密植。不要把花椒树种得太稀疏或者太密集。太稀疏的话,花椒树个体之间没有相互的保暖作用。太密集的话,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病虫害不说,在冬天的时候,整个植株都处于一个很“闷热”的环境中,一旦温度骤降,也容易出现问题。就像在我家乡的自留地里,种花椒树的叔伯们现在也开始尝试这种合理的密植方法,观察花椒树的生长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抗寒防冻的新技术在高海拔地区慢慢得到推广和验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像一个月左右,我们就能看到花椒树的生长状态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三个月后,冻害的损失相比以前的传统种植方式明显降低。
但是,花椒树的抗寒防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毕竟花椒在高海拔地区的种植历史还不算太长,关于它的很多特性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中。比如说,花椒树的不同品种在抗寒能力上是不是也有差异呢?有些比较冷门的花椒品种,像汉源花椒,它除了香味独特,难道在其他方面就没有特殊之处吗?还有秦安的花椒,它的耐寒能力是不是有独特的表现?这些都还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
高海拔地区花椒树的抗寒防冻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花椒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种植户的收入,也关系到我们舌尖上的美味。那大家觉得在未来的高海拔花椒种植中,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去探索更有效的防冻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