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中国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之际,一个模样软萌、十分可爱的小男孩 kimi ,依靠自身独特气质与招人喜欢的性格,很快成为全民热捧的“明星宝宝”。那时他年仅 3 岁,不但遗传了父亲林志颖英俊的外貌,而且那一头清爽短发,使他和林志颖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令无数观众对这对父子惊人的相似发出感慨 。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往昔那个令人忍不住想捏捏脸蛋的可爱小男孩,如今已然成长为一名 15 岁的少年。不过,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组照片,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照片里的 kimi 低着头专注于玩手机,身形微微佝偻,厚厚的刘海几乎挡住了大半个脸庞,这与他父亲林志颖 17 岁时阳光俊朗的模样,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
这一系列照片在社交平台上激起了热烈讨论,有人喟叹人事变迁,还有人对照林志颖17岁时的影像发出遗憾之叹。不过,这般单纯的容颜比较,真的能够界定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少年吗?回首20世纪90年代,17岁的林志颖凭借《十七岁的雨季》这首歌在整个华语乐坛大放异彩。他五官清秀、肤色白皙、笑容阳光,成为那个时期最为耀眼的偶像之一。如此的父亲,带给kimi的不只是优良的基因,还有无形的压力 。
在当下这个人人秉持“颜值即正义”观念的时期,我们往往下意识地凭借外貌去评价一个人。尤其是针对明星子女,“父母的基因到底遗传了多少”俨然成为他们难以回避的话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权开拓属于自身的人生之路 。深入探寻kimi的成长路径,我们能够察觉到,这位少年始终在竭力平衡“明星后代”与“普通学子”这两种身份。据悉,林志颖夫妇始终重视孩子的教育,让kimi拥有相对常规的校园生活。在此期间,kimi渐渐呈现出有别于父亲的特点:他喜爱运动,钟情音乐,在学校里是个活泼阳光的男孩 。
“基因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制黏贴。”一位遗传学领域的专家讲道。实际上,每个人的容貌特征皆是父母基因随机搭配而成的,犹如掷骰子般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并且,伴随年龄不断增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外在因素,同样会对一个人的外貌起到关键作用。更需引起关注的是,在当下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是否应当重新思考针对青少年的评价准则?一名 15 岁的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转折阶段,他们所需要的并非没完没了的容貌攀比,而是理解、宽容与引导。
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能够察觉,各个时代的审美准则始终处于持续变化之中。20世纪90年代备受推崇的娃娃脸年轻男演员形象,在当下或许已不再是青少年竞相追捧的楷模。然而始终不变的是,真正的魅力一直源自内在气质与才华的沉淀。近些年来,诸多“星二代”的成长历程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光彩夺目,有的鲜为人知,然而每个人都以自身独有的方式阐释着成长的内涵。对kimi而言,15岁是探寻自我的关键阶段,外界的看法固然不容忽视,但更为关键的是在成长途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定位 。
生活恰似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实则反映出社会的价值取向。当我们过度聚焦于一名15岁少年的外貌时,是否应当反思:我们是否给这一代年轻人施加了过多不必要的压力?在当下这个众人皆在追寻完美的时期,或许我们更应当懂得接纳不完美,珍视多样性。每个人都有依照自身节奏成长的权利,都理应被温柔呵护。毕竟,青春的美妙,从来都不只是源于外表的亮丽夺目,更在于成长进程里的每一回突破与转变。
回首这个故事,或许我们应当问问自己:当对一个尚在成长的少年作出评价时,我们是否应当抛开既定的模式,以更具包容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对于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年轻人而言,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评价里坚守本真,寻得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