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向佳教授:泪液炎性细胞因子作为近视性黄斑变性的潜在标志物

有眼的视野 2024-08-22 19:50:34

编者按:在2024年的世界眼科大会(WOC2024)上,竺向佳教授分享了其团队近期发表在眼科基础研究权威期刊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于泪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作为近视性黄斑变性(MM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MMD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高度近视眼的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6 和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细胞因子的水平较正视对照眼显著升高,且泪液中IL-6 和 MCP-1的浓度与MM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高度近视泪液中IL-6 和 MCP-1的浓度对于MMD的分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这些证据表明,泪液炎症因子的检测可能是早期诊断和定期监测MMD的非侵入性方法,有助于眼科医师的早期干预。

研究团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对132名高度近视患者和105名正视眼人群的泪液样本进行了筛查。他们使用了多重细胞因子抗体阵列来检测泪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并发现在高度近视眼中,IL-6、IL-1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 11.70 ± 16.81 pg/mL 对比 8.22 ± 10.76 pg/mL; MCP-1: 63.60 ± 54.40 pg/mL 对比 33.87 ± 43.82 pg/mL; 均P<0.05)。

此外,该研究还通过ProQuantum免疫分析法对另外60名高度近视患者和60名正视眼人群的泪液样本进行了验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IL-6和MCP-1浓度在高度近视组的升高(IL-6: 13.97 ± 8.41 pg/mL 对比 8.06 ± 7.94 pg/mL, P<0.001; MCP-1: 32.69 ± 8.41 pg/mL 对比 18.07 ± 8.41 pg/mL, P=0.003)。

研究还发现,泪液中IL-6和MCP-1的水平可以用来预测MMD的存在(类别 ≥2),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和0.682,均为统计学上显著的预测因子(均 P<0.05)。

这项研究的结果不仅为理解高度近视的炎症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早期诊断和定期监测MM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非侵入性的方法。通过分析泪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医师可能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MMD风险,尤其是在白内障较重无法窥清眼底的患者中,从而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

表1 筛选集与验证集中两组基线比较

表2 筛选集中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泪液炎症因子浓度比较

图1 高度近视眼较正视眼泪液中的IL-6和MCP-1浓度更高

(A)验证集中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组泪液IL-6浓度比较;(B)验证阶段中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组泪液MCP-1浓度比较

图2 IL-6和MCP-1能够较好地预测MMD的分级

(A)MMD不同分级的超广角眼底照典型图像;(B-C)验证集中不同MMD分级下高度近视眼泪液的IL-6和MCP-1浓度;(D)用泪液IL-6和MCP-1浓度来预测MMD分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表3 MMD分级的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

WOC2024 是一个全球性的眼科学术盛会,为眼科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学习新技术和促进国际合作的平台。大会的科学项目涵盖了眼科所有主要的亚专业领域,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竺向佳教授的这一发现,为眼科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有助于改善全球范围内受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影响的患者的视力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讯作者

竺向佳

国家优青,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副院长,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眼科副主任,白内障与晶状体屈光手术学科主任,屈光白内障中心执行主任,高度近视白内障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眼科学会青年委员兼秘书等。擅长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精准规划及实施,长期致力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并改善疗效,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骨干2项,省部级3项,市局级2项等。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8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转让1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2),上海市优秀发明创新项目金奖,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医学会“青年菁英”,上海医树奖,上海优秀青年医师等荣誉。

0 阅读:3

有眼的视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