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荫
众所周知,淮扬菜的发源地应该属于镇江和扬州,清淡,原汁原味。泰州是从扬州分出去的,说泰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也不为过。
泰州“三国鼎立”,含靖江、泰兴、兴化三市,前二市是地地道道的淮扬菜的口味,无须质疑,蟹黄汤包、扒烧整猪头、白汁河豚、黄桥烧饼,等等,都是淮扬菜的精髓,而兴化菜在口味上似乎与淮扬菜有所区别。
总感觉兴化菜偏咸,偏辣,甚至还有点麻,淮扬菜中似乎没有这种口味的,至少麻辣菜很少。除了淮安的麻辣鹅、辣汤被一些人归纳为淮扬菜(有争议),至少老朽不知道还有哪些淮扬菜是麻辣口味的。
在兴化,有道菜叫“牛肉烧青菜”,其中主要调料就是“石磨辣椒”。牛肉是水牛肉,青菜是泰州地区种植的一种矮脚青。石磨辣椒用当地的菜子油炒出红油,加入清水,姜片,把切成厚片的卤牛肉放入锅中,烧开后放入青菜烫一两分钟,出锅装盘。
汤中飘浮一层鲜红的辣油,尝之,香辣开胃,几筷青菜、几片牛肉落肚,已是浑身暖洋洋。如嫌不过瘾,舀一勺汤呷一口,那是农家水磨辣椒,不能适应的人早已大汗淋漓,嘴巴咧得像变形了的水瓢了。

青菜烧牛肉
老朽有几个文友是兴化人,兴化人待人厚道,热情好客,和靖江人差不多。每到深秋总会寄两箱大闸蟹过来,到了春节前总会收到十斤八斤香肠,这也许是兴化人送给他乡人的土特产。
兴化的香肠都是农家自己灌的,自己买肉,肉店老板免费给你加工好,自己拎回去挂到阳台上晒得出油即可。成品兴化香肠色泽鲜艳,红白分明,蒸熟了,冷却后切片装盘,尝之,咸鲜可口,更主要辣得过瘾,麻得过瘾。
家乡人也灌香肠的,纯粹咸鲜口味,调料仅仅是姜葱、酱油、白糖,这与兴化香肠是有区别的,绝对不添加辣椒面和花椒面。老朽走南闯北,尝遍天下美食,也算重口味了,就连家乡人深恶痛绝的折耳根也吃得津津有味,自然喜欢兴化香肠的味道。
家人是不吃辣的,更不喜欢麻,一大包香肠也就我一个人消化了。隔三差五地饭锅里蒸一根,倒上二三两牛二,有滋有味。一包香肠能让我从开春吃到年底,算是过足了嘴瘾。

麻辣香肠
家乡的农田被流转后,在家也无所事事,算是闲得蛋痛,经常出去钓钓鱼。兴化是水乡,钓鱼要到兴化钓,不到兴化钓不到,故经常开着破旧的蓝鸟去过过手瘾,自然结识了许多兴化钓友。
兴化钓友很热情,经常带到自己家中吃饭,友嫂掌勺。吃过兴化农家菜,才知道是一个吃辣的民族,哪怕炒一个蔬菜也会放几粒干辣椒炝锅。友嫂在灶房忙乎,辣味从厨房里飘出来,呛得连打几个喷嚏,眼泪都渗出来了。
儿媳妇是兴化人,自从来到我家后,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一道辣菜,她在吃辣的环境中长大的,无辣不下饭。安丰镇有一个大的菜场,菜场一条边都是卖当地土特产的,咸鱼、咸鹅、咸狗肉、三腊菜、醉蟹、菜籽油,等等,每次过去,总会买一箱石磨水辣椒带回来,为儿媳妇烧菜时挑上一小勺。有了水辣椒,炒出来的菜就有了灵魂。
每年都要去亲家中作客几次,每次都安排到农家土菜馆喝酒,兴化当地人开的餐饮店,为的是尝到地地道道的当地原生态的食材。每次吃饭时,总有种感觉,辣得嗓子冒烟,就连我这嗜辣之人也难以接受。
亲家的堂兄新开了一个饭店,热情邀请我去尝尝味道,水煮肉片、水煮毛肚、酸菜鱼……一层红油,未尝其味,味蕾已被征服。酒过三巡,直呼过瘾。桌上上了盘青椒炒肥肠,看样子这道菜不辣,尝之,辣得嘴边颤抖,原来炒菜时放了辣椒粉。

辣爆肥肠
当然,不是所有兴化人都吃辣,淮扬菜馆还是比较多的,正如淮安菜麻辣鹅、辣汤一样。但想不通的是,兴化人能吃辣,也爱吃甜,酱油面、包子、烧麦都是甜口,连煮干丝也放白糖。这也许就是一地一风味,一家一食谱吧。
据说吃辣椒的人豪爽,吃甜食的温柔,兴化人的豪爽和柔情是不是与饮食有关?
Mr 夏
果然了解兴化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