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带兵救许世友,多年后广州征地建校遇阻,许慷慨赠市值过亿土地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2-27 14:59:52

张贤约自从走上革命道路之后,便开始忠心耿耿的跟随着共产党南征北战。

在开辟中央根据地、万里长征、敌后抗战、保卫延安以及解放大西北这些重大事件中,作战勇敢的张贤约担负的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他却连眉头都没有皱过一下,凭借着一股勇者无畏的精神,张贤约率部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生死线,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

可是在建国后,因为在广州建校征地的事情,却把张贤约这位在战场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给难倒了。

最后还是他曾经带兵救过的许世友将军慷慨赠地,才帮他走出了困境,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建校任务。

巩固和扩大冀西抗日根据地 功不可没

张贤约于1912年降生在安徽金寨县一户贫穷的农家,17岁时加入红军队伍,在中央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的作战中,表现的非常英勇,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利后,开始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在长征途中,已升任为团长的张贤约,率团参加了嘉陵江、包座等一些知名的战斗战役。

1936年4月,张贤约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整编后,他被升任为十二师师长,但由于受到张国焘的蒙骗,张贤约率部来回穿越了三次草地,在第三次过草地时,部队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 ,就连草地上的草也早已被先头部队都吃光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贤约边想着各种办法来节省粮食,边在精神上对战士们进行鼓舞。

到了实在没粮可吃时,张贤约便找来牛皮枪带、皮腰带、皮马靴等,煮熟后分给战士们充饥,最终,硬是靠着这样的坚持,张贤约带着他的队伍艰难的走出了茫茫大草地,胜利结束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贤约按照上级指示到129师教导团担任团长,随后率教导团跟随大部队前往华北抗日前线作战。

1938年2月,根据当时战局形势的需要,张贤约率领新成立的一支先遣队,到冀豫边区去开创抗日根据地。

当时的冀豫边区非常混乱,一些从战场上溃败下来的国民党散兵游勇,横行乡里;当地的黑帮势力与土匪武装天天争来斗去;当地的地主豪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纷纷拉起了武装。而深受其害、苦不堪言的却是当地百姓。

张贤约率部进驻到冀豫边区后,他先是深入到群众中间进行党的政策和抗日爱国宣传,在建立起群众基础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对各路武装进行了收编,壮大了抗日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张贤约率领官兵们,终于成功打开了冀西地区的抗日局面,接着他又率领当地军民及各路抗日武装力量,与日伪军展开了灵活机动地游击战,一次又一次重创了敌军。

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贤约被调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4旅担任旅长一职,1947年3月,被独裁思想冲昏了头的蒋介石,指示胡宗南率重兵向延安发动了猛攻。

当时我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前线作战,延安的兵力严重不足,于是,中央军委紧急命令张贤约率部回延安组织防御。

张贤约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赶回延安,在三十里铺、程子沟、大小劳山一带,与其他保卫延安的部队一起与胡宗南部展开了殊死之战。

在敌重兵疯狂进攻、敌机狂轰滥炸,以及敌重炮猛烈轰击之下,红军将士们毫无惧色,顽强的与敌激战了六天六夜,为中央机关和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保存实力,获取更大的胜利,做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决定,随后他又亲切接见了张贤约等新4旅的几位领导干部,并信心十足的告诉大家,我们主动撤离延安并不是惧怕蒋介石,而是要用一座延安城从蒋介石手中换取整个中国。

听了毛主席的一席话,张贤约心中顿时敞亮了不少,战胜敌军的信心更足。

当天晚上,毛主席等领导人便率领中央机关,开始有条不紊的撤离延安。

张贤约率部掩护中央机关完成撤离后,便也主动放弃延安,于1947年3月22日,按照彭老总的指示,率部前往青化砭东北常家塔、北六庄、赵家沟一带设伏。

在设伏地点埋伏了两天后,终于等来了胡宗南的31旅,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激战,张贤约与兄弟部队相互配合,全歼了敌31旅主力3000余人。

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张贤约率部与其他部队一起,又取得了养马河、蟠龙镇战役的胜利。

紧接着,他又率部参加了陇东、三边、沙家店等一系列战斗战役,为成功扭转西北战局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8年4月底,西野发起了西府战役,我军刚攻下宝鸡不久,便得到消息,马步芳整编82师和裴会昌部正从东、西两个方向向西野进攻过来。

彭德怀急令西野主力迅速向北行进前往陇东方向,摆脱敌军的围攻。

5月5日,西野6纵机关率教导旅行至镇原县屯子镇时,不幸与东进的马步芳整82师遭遇,6纵机关和教导旅陷入了危机,彭老总令6纵拼尽全力坚守阵地,拖住敌军等待我军来围歼。

但由于6纵与敌军相比较,各方面都不占优势,6纵虽然顽强抵抗,但因敌我悬殊过大,6纵越来越危险,而就在此时,纵队电台信号中断,与上级彻底失去了联系。

看到伤亡越来越大,时任6纵副司令员的张贤约心急如焚,最终决定带两名精明强干的战士突围,去调兵速来增援。

这是在与死神赌博,经过一阵不要命的冲杀,张贤约等三人幸运的杀出了重围......随后,6纵与增援部队里外配合,最终掩护着6纵机关和教导旅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突围了出来。

1949年,升任为第6军(第6纵改编)政委的张贤约,又率军参加了扶眉、兰州等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贤约广州建校遇阻 许世友慷慨出手相助

新疆和平解放后,但国民党的一些残余势力,和一些反动分子却并不死心,还在继续兴风作浪,不断的在制造民族分裂、策动武装叛乱。起义部队哗变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稳定新疆局势,张贤约于1949年10月奉命率部进疆平乱,进疆后,张贤约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大力整顿,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清除了匪患,逐渐使社会秩序稳定了下来。

1952年底,张贤约被调到西北军区后勤部任部长一职,为西北军区后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被调到解放军总后勤部任职,此后,张贤约的工作基本上再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直都在部队后勤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1978年的时候,张贤约却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是为第一军医大学的选校址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1970年初,第一军医大学准备从湖南迁到广州,由于当时暨南大学已经停办,于是第一军医大学便直接迁入了暨南大学,并归广州军区管理,后来在1975年的时候,广州军区把管理权交给了总后勤部。

可谁成想,暨南大学现在要恢复办学,而且要求第一军医大学尽快腾出校区,因为暨南大学已经开始招生,学生们即将到校上课,广州政府相关部门也给总后勤部发来了函,限定了腾房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去哪里找一块儿合适的校址啊,负责此事的张贤约,这段时间,几乎天天去找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希望能征到一块地来建校,可是腿都快跑断了,却没有任何结果。

离腾校的时间越来越近,军医大学这么多教职工和学生,往哪里安置啊?

就在张贤约愁的不行的时候,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突然来到他住的军区招待所来看望他。

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光临,张贤约心情好了很多,俩个老友高兴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便聊到了建校的事情上,张贤约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许世友听完张贤约的苦恼,笑着对他说:“莫愁,莫愁嘛,慢慢都会解决的。”

张贤约苦笑着叹了口气道:“哎....广州这地方寸土寸金,难解决啊......”

许世友笑着道:“可是愁也解决不了问题啊,这样吧,我明天带你出去转转,散散心,然后咱再想办法。”

第二天,许世友如约来找张贤约,要带他转转,可张贤约哪有心思转啊,但盛情难却,最终他还是坐进了许世友的汽车。

汽车一路向着郊外驶去,最终在北郊麒麟岗停了下来,下车后,许世友笑着对张贤约道:“看看,这块地方你觉得建校行不?”

听了许世友的话,张贤约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片刻道:“建,建校?你,你刚才说在这里建校?”许世友笑看着张贤约使劲点了点头。

“这块地的市值可是过亿啊,司令您,您说给我建校?”张贤约激动的握住许世友的手道。

“想当年,你可是舍命救的我啊,如不是你,我早就成为烈士了。如今,在你遭难的时候,我割块儿“肉”救你,也是应该的啊。”许世友说着说着也有些激动。

此时两个老战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眼睛里都闪烁出晶莹的泪花,各自把思绪拉回到了44年前.......

1934年,蒋介石集结重兵力对红军穷追猛打,大有不把红军消灭不罢休的架势。

一次,许世友率一个团与敌军九个团在百丈关一带展开血战,由于兵力悬殊过大,红军将士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落了下风,红军的兵力越来越少,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形,许世友和战士们都做好了与敌同归于尽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危急关头,张贤约率领一支近百人的队伍冲了上来,他端着一顶机枪,冲在最前面,吸引着敌人的火力....最终成功掩护着许世友等人突出了重围,但张贤约却因此身负重伤,还差点儿丧了命。

许世友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此后他便把张贤约舍命相救的恩情记在了心中,这不,当他听说张贤约为了选校址的事情犯愁时,便主动找上门来,出手相助。

结语:

因为张贤约当年对许世友有救命之恩,多年后,许世友在张贤约遇到难题时,主动伸出了援手。

但有一点需要明白,许世友对老友的帮助,并不是假公济私,这件事关系到教育,是一件大好事,另外,这件事也是通过召开军区常委会,大家一致同意的,说来说去,这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只是,在关键时刻,许世友支持了老朋友一把。

1 阅读:256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