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全国旅游,甚至出国旅游!取消贫困资助就完了?

深柳山谈 2024-11-24 04:03:53

假作清风掩旧秽,岂知人笑演哀悲。

一出拙劣的戏码正在上演,可笑的是,其中的主角还在自信,观众都眼瞎!

“贫困”本是人们心中的柔软之地,关乎救急、救困,更关乎一份公平与正义。那么,当贫困成为某些人的“风景通行证”时,背后是否隐藏着对规则与人心的双重亵渎?

前两天,网上突然曝出一组“朋友圈截图”,内容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名拿“贫困资助金”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全国各个城市旅游,甚至到日本、韩国等地境外游。

一时之间,网络上无不是愤怒与谴责声连连,用老百姓的钱,养这样的少爷?

由于舆论声太大,11月23日,也就是今天,官方终于对备受热议的此事事回应了:他的贫困资格没问题,就是消费不太合理,所以取消他“受资助的资格。”

然后,就没了?

这场关于“贫困生”的争议,不仅让人瞠目结舌,更引发了关于对“贫困”定义与标准的讨论。是贫困的边界模糊,还是某些人的道德操守出了问题?

人,还是要稍微保留一点底线​!

前几天这条消息曝光的时候,瞄了两眼。当时以为朋友圈截图可能是假的,所以不便多说,万一真是个贫困生,也不能被咱影响到了。可从今天的通报来看,朋友圈截图铁打铁的保真!于是,这荒唐一幕的讽刺程度,就瞬间拉满了啊!

世间的真假,仿佛被权力和金钱重新定义了一样。“贫困”竟也成了双刃剑,用得好是旅行经费,用不好才是真的贫困。

网上也有人说:只要是真的贫困,你管人家拿着申请到的贫困资助金去哪个国家玩呢?

这种话,一看就没有过脑子。什么叫贫困?是吃不起饭,是上不起学,是没有衣服鞋子穿,是没有地方住。你都有钱买机票全国游了,你都有钱去日本、韩国那些发达国家旅游消费了,还说是“真的贫困”?

别人是要审核你的个人资产的​!没钱是不让你去的!

这些人眼里:逻辑是门玄学,困难是种说法!

他们根本不懂“贫困”的定义,不知道何为贫,​何为困!​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虽然连衣服都没得穿了,却依旧希望天能更冷一点,那样炭才会值钱。这才是“贫困”!可笑现代版的《卖炭翁》里,卖的是故事,而非炭!

前面说了,这件事唯一“正常”的解释,那就是截图是假的。因此在官方没有确认之前,我们不能乱说,可能会影响学生。

然而现在事实证明,截图竟然是真的!

别说日本和韩国了,在座的各位有多少去过丽江、三亚、西藏、厦门、新疆……我国地域辽阔,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位贫困生都玩了一遍,然后脚步开始踏往日本、韩国了。

那些风景照比他的贫困申请书更具说服力,毕竟拍得这么好看。

而且,上大学的时候,有自由到这种程度吗?他难道真的是天才,所有的学业、课程,压根不需要花时间去完成?

普通的大学生,甚至打工族,别说全国各地旅游了,一年能不能回个3次家都不知道。

那么,事情曝光后,这位“贫困生”是怎么解释的呢?

钱来自勤工俭学,包括勤工助学1100小时的收入、历年累计奖学金、学校资助、家教所得等等。

朋友圈里去的那些地方,部分是因为出任务和社会实践去的,并不是旅游;部分是因私出行,包括朋友生日、看望母亲等。

去韩国济州岛和日本大阪等地旅游的行程,是“使用自己的存款前往旅行”。

并且该“贫困生”重点强调,“我的个人收入是能覆盖支出的,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所得,除了用于上述途径外,均用于日常生活费用和学费。再次对自己错误意识向大家道歉。”

只不过在他那份“用力十足”的道歉文里,怎么看,都只能看出一股子阴阳怪气的味道。并且,如果他的这份“解释”成立,那我感觉我们已经完全消灭贫困了吧?毕竟一个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都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完成“诗和远方”的梦想。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而是基本上所有读过他那篇回复内容的网友,共同的“感受”!

词虚难掩过,气冷更添讥。

巧言令色鲜矣仁​!

而今天浙江大学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最新回应为: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目前,学生本人已经认识到错误,接受处理结果,并做了书面检查。

浮语消风浪,轻裁掩根伤。

轻描淡写的处理,是对问题的最佳纵容。

一个本不该用纳税人的钱资助的学生,得到了这份资助,被曝光后,一句简单的“认识到错误”就没事了。那以后同样的事情完全可以继续去干,不对吗?

谁不愿意用一句“认识到错了”,去拿上好几万的补贴呢。这种回应,不仅寒了纳税人的心,也压垮了无数真正困境中的人。

并且他都大四了,马上保送去清华了,现在取消和不取消,有什么区别呢?

看看,多么有意思的“新闻”。1400多的点赞,却只有一条评论。你猜那些评论为何没有出现?

同时,一个不该拿这笔钱的人拿了,那么就有真正的贫困生被踢出局外。

假贫如画卷,真困似尘埃。

有些人的良心不会痛吗?或者是,某些人是不是真的没有半点良心?几年过去,已经忘记那个连吃5年辣椒拌饭的“贫困女大学生”了?是不是该问问她,拿到贫困生资助金后,舍不舍得用来去旅游?

一声叹息,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完几条通报,写下这些文字,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正的贫困者,往往在艰难中苦苦挣扎,哪里有闲暇去为山川河海赋诗留影?

一个游走于风景线的“贫困生”,怎么可能还保留一丝对资助来源的敬畏?

就在刚刚,还看到大河报关于一名男子将车停在桥上,抱着三个小孩坐在桥栏外疑欲跳桥的消息,万幸的是周边的路人纷纷劝阻,男子终究没有狠下心来,而是推开3个孩子自己跳了下去。

更万幸的是,男子自己也被救了起来,并且没有生命危险。

只不过,人虽然救回来了,之后的生活呢?怕依旧是“断桥风未歇,苦海舟难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生如同一场戏,有人穷得连希望都看不到,却在挣扎中不放弃;也有人披着贫困的外衣,走着“别人出钱我出风景”的轻松路。

对比之下,够不够讽刺?够不够荒唐?够不够可悲?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挡在门外,而正在接受帮助的人,下一站差不多该考虑“什么时候去欧洲旅游”了吧!

并且在暗处,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只是个例?否则为何网络上会有这样一句话经常流传:真正的贫困生,是无法申请补助的。

这不是一起“闹剧”,更不能仅仅只被当作是一次“失误”,因为它很可能也是一个“开头”,甚至是一次早已开过头的“中继”。如鲁迅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而后,将来的“假贫困者”们,或许连道歉信都懒得写了,他们脚步已然迈向远方,也许下一站是欧洲的卢浮宫、美洲的大峡谷。

然后回头挥挥手,说一句:怎么?你们不服吗?

2 阅读:36

深柳山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