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乐霸权”有多恐怖?直接代替墨西哥水源,还好我国躲过了

星揽史说 2025-02-18 14:48:50

你知道吗?我们常见的可乐,竟成了美国人最厉害的武器!

鲜少有人知道,当年的我们差点同墨西哥人一样,掉入美国可乐霸权的陷阱。

如今的墨西哥俨然将可乐当成了“国民饮料”,人民对可乐无比依赖,有的地方甚至把它当成硬通货!

更可怕的是,每年因喝可乐丧命的人数,竟然超过了毒品和黑帮火拼的总和。

这么多年过去了,墨西哥人还在被可乐“统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是怎么逃过这一劫的?

可乐王国:墨西哥的甜蜜陷阱

墨西哥人对碳酸饮料的热爱程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想象一下,在这个拉丁美洲国家,每个人平均每年要喝掉163升可口可乐,这个数字是其他国家的六倍之多!

而在恰帕斯州,情况更是夸张,那里的居民每天要灌下2.2升,仿佛把它当成了生命之源。

可乐在墨西哥的地位可谓是无可替代。

新人结婚,少不了它来助兴,老人离世,还得用它来祭奠,逢年过节,它更是成了庆祝的标配。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一些地方,可口可乐已经完全取代了水的地位。

人们用它来解渴、做饭,甚至用来冲泡婴儿奶粉!

还有超过一半的墨西哥儿童,在还不满两岁时,就开始饮用这种可乐了。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墨西哥人不喝水呢?答案令人心酸:在墨西哥,可乐比水还便宜。

一瓶水要卖5块钱,而同样容量的气泡饮料只需2块多。

墨西哥的水资源总量仅有450亿立方米,远远低于中国。

大多数人只能依靠地下水,而获取干净的饮用水却困难重重。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墨西哥街头,人们排着长队,不是为了买水,而是为了购买可乐。

超市里,装满可乐的货架总是很快就被清空,而装水的货架却常常无人问津。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要追溯到1921年,当时一家美国饮料公司进军墨西哥市场。

可乐刚进墨西哥时,可没人理它,墨西哥人向来不爱甜饮料,再说当地水源丰富,便宜得很。

大街小巷,人们还是喜欢喝清水解渴,对这洋玩意儿根本不感冒。

谁知道,第二年美国就来了一招狠的。

他们在流向墨西哥的两条大河上游修了大坝,把墨西哥的水源给掐了。

就拿科罗拉多河来说,那蓄水量足足是咱们三峡大坝的三倍!

这一下可好,墨西哥的水价直接飞上天。

曾经清澈的河流慢慢变得干涸,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品。

与此同时,这家饮料公司开始在墨西哥大量建厂。

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肆排放污水,进一步恶化了当地的水质。

政府推手:饮料霸权的幕后推手

令人遗憾的是,墨西哥政府并没有出来制止这样的行为,反而担任了一个加害者的角色。

当时从2000年到2006年的墨西哥总统,其实是一位曾经在那家美国饮料公司,担任高管的人物!

这位名叫文森特·福克斯的总统,仿佛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开始大力支持他曾效力的公司。

在福克斯的任期内,墨西哥政府的政策都被可乐浸透了。

为了让可乐进入墨西哥市场更加容易,他们允许将水资源私有化,这意味着原本属于全民的宝贵资源可以被企业随意买卖。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政府竟然允许这家公司,随意使用墨西哥的饮用水资源。

想象一下,在一个水资源本就稀缺的国家,宝贵的淡水被用来生产这种高糖饮料,而普通民众却难以获得干净的饮用水。

不仅如此,政府还给予这家公司,各种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

仿佛这还不够,政府甚至鼓励国民大量购买这种饮料。

然而,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给墨西哥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则报道,揭露了墨西哥严重的糖尿病问题。

街头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因糖尿病而失明或截肢的人们,这种景象令人心酸。

更可怕的是,从1994年开始,墨西哥的肥胖率就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在墨西哥的街头,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肥胖的,这个数字高达33%,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如果考虑到各种并发症,每年因这种饮料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近300人,因为过度饮用可乐而失去生命,这个数字比许多战争的死亡人数还要多。

除了健康问题,墨西哥的传统饮食文化也在慢慢消失。

曾经色彩缤纷、营养丰富的墨西哥菜,如今在很多地方被这种褐色液体取代。

街头小吃摊上,你看到的不再是传统的玉米饼和辣酱,而是成堆的塑料瓶。

医疗系统也因此濒临崩溃,医院里挤满了因肥胖和糖尿病而就医的患者。

医生和护士疲于奔命,却依然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就诊人群。

然而,在这场悲剧中,那家美国饮料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

早在1948年,他们在墨西哥的销售额,就达到了惊人的100亿美元。

为了规避利润分成,他们巧妙地设立了子公司,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国外。

这种做法不仅让墨西哥失去了应得的税收,还加深了墨西哥经济对美国的依赖。

中国智慧:化解可乐危机

可口可乐看到在墨西哥的成功后,决定将同样的策略引入中国。

1978年,他们终于获得了在中国灌装销售的许可,仿佛打开了通往这个巨大市场的大门。

第二年,可口可乐就开始在中国生产销售。

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街头,突然出现了这种来自西方的饮料。

人们好奇地排队购买,品尝这种新奇的味道。

一时间,手捧可乐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是身份的象征。

然而,中国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本土品牌很快崛起,开始与可口可乐展开激烈竞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的水务市场。

到2008年前,已有50多个市级供水项目被外资控制。

这个数字令人警醒,因为它意味着中国的水资源,正面临被外国资本掌控的风险。

然而,中国并没有重蹈墨西哥的覆辙。

中国政府迅速夺回了水源的控制权,那些曾被外资控制的水厂,重新回到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这不仅是一次所有权的转移,更是国家主权的一次捍卫。

同时,政府开始限制外国资本的流入,加强市场管控。

再者,政府也没有忘记扶持本土企业。无论是水务企业还是饮料品牌,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它们的包装和口味都在不断创新,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在法律层面,中国也完善了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了相关立法。

政府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土企业研发更健康的饮料,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饮料行业的管控。

现在逛超市,你会发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低糖、无糖饮料,还有各种新奇的健康饮品。

更厉害的是,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健康饮食知识,提高大家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遭遇,其实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各国政府在面对外资时,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

既要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防止本国利益受损。

中国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它展示了如何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本国资源和产业,维护国家利益。

有趣的是,近年来,可口可乐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或许预示着,一个以健康为导向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结语

墨西哥政府的做法显然十分失职,作为一个国家政府,应当保护国民利益和健康为主,他们的案例也警示我们,政府在引进外资时必须谨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的严格管控态度值得赞赏。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如夺回水源控制权、限制外资流入、扶持本土企业等,有效地保护了国家资源和国民健康。这样的做法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参考文献:

1.央广网:《墨西哥人被啥“养胖”?人均每年喝163公升碳酸饮料》-2017-11-16

2.中国日报网:《可乐厂抽光饮水致墨民众喝可乐 糖尿病死亡率增3成》-2018-11-17

3.新华网:《奶瓶灌可乐喂孩子 墨西哥人被这样“养胖”!》-2017-11-15

4.观察者网:《墨西哥小城拿碳酸饮料解渴,因为可乐厂抽光了饮用水?》-2018-11-19

0 阅读:76
星揽史说

星揽史说

风花雪月映江山,诗意人生梦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