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名中国人在非洲被捕!73栋豪宅、1596台电脑,真给国家争光!

霸苍笙客栈 2025-04-29 20:20:56

4月27日尼日利亚官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公告,上面写着抓捕了792名诈骗嫌疑人,在这些人当中有148人是中国人!

什么时候非洲也成为了诈骗团伙的“新根据地”?中国人为什么会这么多?

2024年12月10日,尼日利亚经济和金融犯罪委员会(EFCC)突然对拉各斯的大叶大厦展开突袭。

这座外表光鲜的写字楼里,暗藏着一个庞大的电诈窝点。

行动当天,792人被当场控制,其中148名中国人、600多名尼日利亚人。

随着搜查的深入,更多触目惊心的证据浮出水面:4000多部手机、3000多张SIM卡,这些通讯工具是骗子们联系受害者的“武器”;400多个冷藏箱里,整齐码放着大量现金。

直到2025年4月27日,EFCC才公布了扣押73栋房产和1596台电脑的消息,这些资产背后,可能是无数受害者的血汗钱。​

消息传到国内,中国网民炸开了锅。

有人愤怒地说:“这简直给国家丢脸!”也有人提出质疑:“148名中国人真的能操控这么大的犯罪网络?”

而尼日利亚官方的表态更是耐人寻味,他们声称这起案件背后有“国际势力”操纵,试图将“黑锅”甩给中国。

在这148名被捕的中国人中,真的都是主谋吗?其实不然。

调查发现,只有少数人是管理层,负责整体策划和资金调配,多数人只是技术人员,或者是被高薪诱惑、骗到非洲的普通劳工。

他们中有的原本以为是来做正规科技工作,没想到陷入了电诈窝点,想走却走不了。​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反诈力度加大,一些中国的电诈团伙转向非洲,利用当地监管漏洞继续作案,2022年镇江警方破获的尼日利亚洗钱案,就显示了中尼犯罪网络的交织。​

但我们也要看到,大部分在非洲的中国人都是合法经营、辛勤工作的,不能因为少数人的犯罪行为,就对全体在非中国人产生偏见。

这次事件中,很多被捕的中国人也是受害者。

这个电诈窝点表面上是科技公司,装修得像模像样,可实际上却被分成了多个功能区:呼叫中心里,尼日利亚人对着电脑屏幕,用精心设计的话术和虚假身份与受害者聊天;

技术团队躲在隐蔽的房间里,摆弄着各种设备,为诈骗提供技术支持;

楼顶的宿舍区,上下铺密密麻麻,诈骗分子们轮班工作,几乎24小时不停歇。

他们的技术手段更是让人咋舌。

利用AI换脸技术,骗子们能实时伪装成受害者心仪的对象,在视频通话中蒙混过关,这招在香港3.6亿港元诈骗案中就曾用过。

在资金转移方面,他们用上了加密货币洗钱,让资金流向难以追踪,而冷藏箱则成了保存现金的“神器”,在潮湿的非洲环境里,这招确实“实用”。​

他们的目标也很“精准”,专门盯着欧美地区的中产男性,在社交平台上广撒网“钓鱼”。

这些受害者往往事业有成但感情空虚,骗子们就扮演成温柔体贴的“完美对象”,一步步骗取信任,最后实施诈骗。

这样的分工明确、技术“先进”的诈骗模式,简直像一个工业化的流水线,让人防不胜防。

说起尼日利亚的电诈,就不得不提“雅虎男孩”这个词。

早在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尼日利亚人就利用雅虎邮箱进行诈骗,逐渐形成了臭名昭著的“雅虎男孩”群体。

全球五分之一的诈骗案都源于这里,2022年美国少年自杀案、瑞典女性受骗案,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尼日利亚也因此成了电诈的“代名词”之一。​

但尼日利亚的电诈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当地对诈骗的量刑较轻,2024年EFCC虽然追回了5亿美元,但再犯率极高,很多骗子坐完牢出来又重操旧业。

监管腐败更是一大难题,警方和诈骗集团勾结的情况屡见不鲜,2017年查获4340万美元现钞案,就暴露出执法部门的不力。​

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尼日利亚青年失业率超过33%,很多年轻人找不到正当工作,看到诈骗来钱快,就铤而走险。

在他们眼中,诈骗成了“高回报职业”,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让电诈问题越来越严重。

历史遗留的诈骗传统、现实中的治理短板和经济困境,让尼日利亚陷入了电诈的双重困境。

面对日益猖獗的电诈,各国都在探索应对之策。

Sumsub报告显示,亚太地区深伪事件增长了1530%,这意味着骗子们越来越擅长利用AI技术伪装,我们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及时识破他们的伪装。​

跨国协作也必不可少。

中国与印尼合作押解153名嫌疑人,建立了跨境执法机制,这种经验值得推广。

只有各国警方联手,共享数据、协同作战,才能打击跨国电诈的产业链,让骗子们无处可逃。

对于个人来说,提高防范意识是关键。

遇到“完美网恋对象”要多留个心眼,视频通话时可以让对方做一些动态验证,比如眨眼、挥手,避免被AI换脸欺骗。

大额转账前,一定要通过独立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山东网警曾破获的“银狐”病毒案例就提醒我们,骗子可能会盗取聊天记录来行骗,不能轻易相信聊天中的转账请求。​

对尼日利亚来说,要解决电诈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

2024年EFCC追回5亿美元虽然是成绩,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司法独立性,让法律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年轻人有正当的职业选择,不再被诈骗的“高回报”诱惑。​

国际社会也需要加强合作,建立中尼联合反诈机制,全方位打击“人员输送-技术支持-资金洗白”的完整产业链。

只有打破各国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统一的执法合力,才能让跨国电诈无处藏身。​

另外,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技术伦理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防止深度伪造技术被滥用,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犯罪的工具。

参考来源:

26 阅读:15504

评论列表

高低调调

高低调调

33
2025-04-30 04:31

屁受害者,全都是专门去骗人

放飞心绪

放飞心绪

13
2025-04-30 04:41

诈骗不除人间不宁

霸苍笙客栈

霸苍笙客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