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住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只鸡,主要以母鸡为主,通常只有一只大公鸡,毕竟母鸡能下蛋,公鸡不能,而且公鸡多了会因为争夺母鸡和领地打架。不过,公鸡也有三个不可替代的地方:第一,想要小鸡,离不开公鸡;第二,以前家里穷来客人,还指着它撑场面。
第三,有了公鸡,母鸡们不会乱跑,因为以前的鸡通常是半散养的,只有天黑才会进到笼子里,如果没有公鸡,母鸡们会分散觅食,而且有了公鸡还能防止母鸡加入邻居家的鸡群。
当然,有公鸡也不会让它乱来,因为以前人养鸡还指着母鸡下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和换一点零钱呢,但是一旦公鸡与母鸡交媾,许多母鸡产蛋后就会“抱窝”。
母鸡抱窝就是进入孵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但不会再下蛋,还“茶饭不思”的,而且母鸡不仅在21天抱窝期内不下蛋,小鸡出生后,它还要带着小鸡们觅食,它也不会下蛋。当然,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也想出了好多让母鸡快速醒抱的方法,比如把一个大盆注满水,然后将孵蛋状态的母鸡扔进去,然后将蛋没收,再比如给母鸡灌酒等等。
也就是说即便是正常的繁殖了,也很少有母鸡拥有真正“当妈”的权利,能够被允许抱窝的母鸡通常是一窝母鸡中最能生的,因为人们相信它孵化的小鸡长大以后也能生。
由于小时候家里的鸡基本上都靠已有的母鸡孵化,所以对母鸡孵小鸡算是有一定的了解了,不过,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那就是在鸡蛋中,小鸡是如何获取长成骨骼的钙的,因为小鸡刚孵化出来一会就能自由的行走,显然骨骼已经长好而且还比较强壮,但骨骼的生长需要钙,而鸡蛋中主要是蛋白质、脂肪和水,为何能让小鸡长出骨头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记得以前,母亲会在小鸡孵化后上手去垫一下,目的其实就是估算小鸡的体重,母亲说一只小鸡出生时的体重在1两左右(50克),如果太轻,这些小鸡长大了也是浪费粮食(公鸡个头小,母鸡产蛋量小)。
而鸟类为了飞行骨骼进化为中空,而且密度也比较小,不同的鸟类骨骼和体重比不一样,像鸡的骨骼体重比约为1:10,这还是成年鸡的比值,刚孵化的小鸡骨骼更轻,大约一只50克的小鸡,其鸡骨的重量在2-4克之间(干体)。好了,弄清楚了小鸡骨骼的重量,我们再来看一下,小鸡骨骼中钙的来源。
蛋里就有钙鸡是人类第一种成功驯化的鸟,虽然8000-10000年前,人类驯化鸡没想着吃蛋,但是没想到在人为选择和食物供给的刺激下,驯化后的母鸡竟然打破了它祖先雌性红原鸡一年只在2-5月份产4-8枚蛋的习性,成为了产蛋“小能手”,这无疑给人们增加了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也正是因为这样,鸡成为了全世界饲养量最大的家禽。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鸡蛋虽然个小,但其实它的营养价值一点也不输“它娘”,科学的研究表明,每100克鸡蛋中,含有11.1-14.7克的蛋白质、11.6-15.6克脂肪,还有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元素。
除此之外,鸡蛋中还含有我们需要,小鸡生长发育通常需要的钙,每100克鸡蛋中含有约120毫克的钙,其中蛋黄中的钙占绝大部分,约112毫克。
这些钙其实就是小鸡在鸡蛋中生长发育所需钙的一个构成部分,不过,相比较一只小鸡约2-4克的骨骼,毫克级别的钙显然不足以支撑小鸡站起来,所以,小鸡的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必然还有一个来源,它就是蛋壳。
小鸡生长主要的钙来源-蛋壳对于我们来说,蛋壳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最多也就养养花,但是对于在蛋壳中的小鸡来说,这可是它骨骼生长主要的钙来源。
笔者小时候经常观察母鸡孵蛋,发现随着母鸡孵蛋时间的增加,蛋壳会逐渐的变薄,等到小鸡要破壳而出时,蛋壳的厚度其实已经不及起初的1/5,这样的好处就是小鸡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坚硬的蛋壳中出来。
那消失的蛋壳哪去了呢?显然是被小鸡吸收掉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受精的鸡蛋,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手电筒去照蛋时,我们能看到里面的血丝会越来越多,而这些血丝一部分就会吸附在蛋壳内壁上,将蛋壳中的钙质直接吸收为我所用。
一般情况下,一个没有受精的鸡蛋蛋壳的重量在5.3克左右,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碳酸钙和磷酸钙,二者占的比重大约91-95%,当然单纯的钙没有这么多,也有2.5克左右,当小鸡要破壳而出时,蛋壳已经非常薄了,而其余的蛋壳就被小鸡吸收用来发育骨骼了。
最后其实不止是鸡,大多数卵生的动物,它们的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基本上都是靠蛋壳供给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蛋清和蛋黄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但通常只有20%左右,剩下的全靠蛋壳。
而在蛋壳被吸收的过程中,对于小鸡来说也是有好的,因为随着小鸡不断生长,它需要更多的氧气,而变薄的蛋壳无疑加强的透气能力,同时也为它轻松破壳提供了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