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买!”孩子抱着玩具不撒手,奶奶高情商做法,大家纷纷点赞

布谷妈妈 2025-03-28 21:17:00

逛商场时,我遇到一件事,感触很深。

那天人不算多,我正好买点日用品。

路过玩具区时,忽然听见一个孩子在那儿哭闹。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抱着一个大恐龙玩具,眼泪挂满了脸,嘴里喊着:“我就要买这个!我就要买这个!”

他妈妈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哄:“家里不是有了吗?咱不买了啊,回家还有别的玩具。”

孩子根本不听,死死抱着那个恐龙,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腿一弯就坐地上了,嘴巴一撇,哭得更厉害了。

你要说他是真的想要吧,其实也未必,就是在那一刻盯上了。

谁家孩子没闹过这出?

他妈妈有点着急了,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旁边开始有人看热闹,她脸上挂不住,又尴尬又无奈。

就在这时候,孩子奶奶走了过来。她不急不慌,慢慢蹲下身子,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脑袋,轻声说:

“你要是真喜欢,那我们就不买了,奶奶回家给你做一个,好不好?”

孩子一愣,哭声立马小了些,抬头看着奶奶:“做一个?”

奶奶笑了笑:“对呀,上次咱不是做过小飞机嘛,这个恐龙,咱们用纸壳、剪刀,一块做个更大的,比这个还厉害。”

孩子眨巴眨巴眼睛,犹豫了一下,竟然自己松了手,把玩具放回了货架。

那一瞬间,连旁边围观的几个人都“哎呀”一声:“这奶奶,太有招儿了!”

有个年轻妈妈小声嘀咕:“我家孩子要是也能这么听话就好了。”

我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不光佩服,更是心里咂摸出味儿来。

这位奶奶,真是有智慧。

现在很多家长面对这种事,要么是直接吼:“别给我闹,回家收拾你!”

要么就是心一软:“行吧行吧,别哭了,买给你。”

结果是什么?

孩子知道了,只要哭,爸妈就让步。这一让,下一次就更不好管了。

其实啊,孩子不是不能讲道理,只是大人得找对方法。哭闹的时候,你跟他对着来,他就更闹。

你要是能蹲下来,温柔地说话,讲一个他感兴趣的替代方案,说不定就能把问题化解了。

一:这位奶奶聪明在哪儿?

奶奶的聪明,在哪儿呢?

她没有直接说“不许买”,也没哄骗,而是转了个弯:

把“买”变成“做”,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玩具本身引导到“动手一起做”的过程中去。

既保住了孩子的情绪,又守住了家长的底线。

这,就是经验。

有时候,孩子不是非要某个玩具,他要的是关注,是成就感,是被认同的感觉。

奶奶那句话,既不冷漠,也不娇惯,而是给了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孩子一感受到被尊重,他反而愿意妥协。

我们小时候,哪有那么多玩具?

破布做的娃娃,土里刨出来的小车,不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但现在的孩子呢,家里一屋子的玩具,还动不动就哭着要新的。

不是他们不懂事,是我们太容易妥协了。

还有一句老话:“惯子如杀子。”说得一点不假。

很多时候,真正害孩子的,不是外人,而是过度心软的父母。

这位奶奶之所以让人佩服,不只是她会“劝孩子”,而是她懂得怎么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立住家教的规矩。

而规矩,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底子。

很多孩子在超市看到糖果、玩具,非要买,不买就哭,一哭就是十几分钟,闹得家长满头大汗,左右为难。

有的家长凶一点:“不许买!”孩子哭得更厉害。

有的家长宠一点:“行行行,买给你。”孩子每次都得逞。

但最聪明的办法,不是“打压”,也不是“妥协”,而是像那位奶奶一样,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再慢慢引导他去理解:

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可以马上得到。

二:孩子,其实是一面镜子

孩子,其实是一面镜子,大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学。

你在商场里一让步,他就学会哭;

你在关键时候站住立场,他就学会控制。

教育孩子,有时候一句话顶得上一百次吼叫。

这世上,最贵的教育,不是花钱上的早教课,而是大人自己的一言一行。

很多人,面对孩子哭闹时,知道如何智慧化解。

他们知道:孩子不是不讲理,只是得用对方法。

那天商场里的那一幕,我一直记到现在。

不是因为那孩子多听话,而是因为那位奶奶,看似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背后藏着几十年做人的智慧。

这种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一学。

你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非买不可”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6 阅读:111
布谷妈妈

布谷妈妈

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