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讲解员讲述的历史回响

实事大家谈 2025-02-20 18:15:16

在贵州遵义的红花岗区子尹路 96 号,一栋青瓦灰墙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静静矗立,看似平凡,却承载着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段记忆。1935 年,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途未卜的漫漫长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如今,这座小楼 —— 遵义会议会址,不仅是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学习。而在这其中,有一群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就是遵义会议会址的讲解员。

专业讲解员:历史的专业传承者

遵义会议会址拥有一支专业素养极高的讲解员队伍,他们是会址的 “发声者”,肩负着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准确、生动地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的重任。这些讲解员大多经过严格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出色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以刘澄澄为例,2012 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经过层层选拔,正式成为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十几年来,她为社会各界提供讲解服务超过 7000 次,还入选了 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每天早上 8:30,她梳好头发,换上讲解员制服,带上麦克风,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在讲解过程中,她能熟练地向参观者及游客娓娓道来遵义会议会址每一件展品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从遵义会议纪念馆于 1955 年 10 月对外开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 21 个革命纪念馆之一,到 1964 年底毛泽东主席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题字,再到馆内陈列的每一份珍贵文献、每一件斑驳文物所关联的历史事件,她都能信手拈来,条理清晰地讲述,让参观者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成为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讲解员并非易事。刘澄澄回忆,2012 年刚进馆时,讲解员没有统一串词,发给新人的讲解词只是展板上的标准内容。新人需要不断聆听、学习、总结老一辈讲解员的讲解内容,然后经过反复打磨、提炼,才能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和讲解稿,最终通过考核上岗。从听故事的人转变为讲故事的人,这一身份的变化让刘澄澄更加专注于对党史背后故事的挖掘,也促使她的讲解更加专业化。

随着文博热、研学热的逐渐升温,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到访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2023 年全年流量近 500 万人次,而截至 2024 年,纪念馆流量已超过 800 万人次。每年 3 月到 11 月是纪念馆的游览旺季,每天早上从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按照当日排班表,每个讲解员平均要讲 3 至 4 趟,每个月平均要讲 70 至 80 趟。新陈列馆的开放、展品数量的丰富以及游客人数的增加,对讲解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讲解内容不仅要涵盖遵义会议本身,还需涉及四支长征部队的历程,直至最终的三军大会师,内容更加全面、系统。这就要求讲解员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党史知识,对整个党史有更细致、深入的了解,才能满足大众对遵义会议这段历史的求知渴望。

义务讲解员:红色精神的热忱传播者

除了专业讲解员,遵义会议会址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义务讲解员,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龄层,但都怀着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自愿投身到红色故事的讲解工作中。

孔霞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爷爷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她,对那段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情感。上世纪 90 年代,孔霞在政府部门工作,那时她常常接待许多到遵义市参观学习的人。当时,虽然遵义会议会址有讲解员,但是红军山烈士陵园等地还没有相应的讲解服务。于是,1993 年,孔霞考取了中级导游证,开始义务为人们讲解红色故事,这一坚持就是 30 多年。

为了讲好每一个故事,孔霞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她回忆爷爷讲过的故事,再到图书室查阅历史资料进行佐证,不断完善讲解内容。她深知,讲解红色故事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结合国情、省情,用大家感知到的变化来诠释遵义会议精神内涵。党的二十大以来,贵州创新开展 “理论宣传二人讲”,孔霞也以此为契机,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讲解员。她的搭档很多都是 00 后,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这些年轻人爱上这项工作。孔霞有一个心愿:到遵义会议召开 100 周年的时候,这些年轻的讲解员可以独当一面,把红色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传下去。

在遵义会议会址,像孔霞这样的义务讲解员还有很多。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地为游客们讲解,让更多人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他们的存在,让遵义会议会址的红色文化传播更加广泛、深入,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小小红色宣讲员”:红色基因的未来传承者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还有一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 “小小红色宣讲员” 队伍,他们为会址的讲解工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2017 年起,遵义会议纪念馆常态化开展 “小小红色宣讲员” 培训,联合遵义市教体局选拔有意愿的中小学生参与,由馆内专业讲解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在节假日义务为游客讲解。这些 “小小红色宣讲员” 别看年纪小,讲起红色故事来却有模有样。

就读于遵义市文化小学官井校区五年级的陈梓婉婷就是其中一员,她利用寒假空闲时间到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别看她年纪小,却已经 “上岗” 两年了。站在展板、地图和文物前,她能将长征历史娓娓道来,专业的讲解赢得了不少游客的肯定。目前,遵义会议纪念馆已经培养了上百名 “小小红色宣讲员”。

纪念馆开展这项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做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播者,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精神代代传。对于这些 “小小红色宣讲员” 来说,参与讲解活动不仅是一次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入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经历。通过讲解,他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遵义会议会址的讲解员们,无论是专业讲解员、义务讲解员,还是 “小小红色宣讲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声音和热情,将遵义会议这段伟大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是历史的传承者、红色精神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培育者。在他们的努力下,遵义会议会址不再仅仅是一座建筑、一个陈列馆,而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课堂,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都能在这里汲取到精神的力量,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当你踏入遵义会议会址,聆听讲解员们的讲述时,你会发现,那段历史不再遥远,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而这,正是讲解员们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0 阅读:0
实事大家谈

实事大家谈

与读者分享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