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驾驭DeepSeek大模型?AMD锐龙AI9HX370与英特尔酷睿Ultra9285H详细对比

科技大环境 2025-04-02 14:42:26

周末的午后,张伟和李晓刚在咖啡馆聊开了各自最新的轻薄本体验。

张伟刚换了台搭载 AMD 锐龙 AI 9 HX 370 处理器的新机,李晓刚则选择了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 系列。

两人对自己的选择信心满满,都认为自己的轻薄本能胜任各种任务。

说着说着,他们开始聊起那个最近风头正劲的 AI 大模型——DeepSeek-R1。

“到底哪个处理器跑 DeepSeek 大模型更快?”张伟忍不住问道。

在深入分析前,我们先来讲讲 DeepSeek-R1 系列大模型。

这些模型由中国 AI 企业深度求索推出,以开源形式发布。

这系列模型配置了 6710 亿个参数,堪称大模型界的巅峰。

得益于创新的 MoE(混合专家)架构设计,每次处理词元时它们仅需激活约 370 亿个参数,这就使得任务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除了如此庞大的模型,深度求索公司还通过“蒸馏”技术从这个大模型衍生出六个小模型,分别命名为 DeepSeek-R1-Distill-Qwen-1.5B、DeepSeek-R1-Distill-Qwen-7B、DeepSeek-R1-Distill-Llama-8B 等。

这些经过蒸馏的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同时减小了计算负担。

我们话题的重点就是两个处理器平台:AMD 锐龙 AI 9 HX 370 和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

张伟的轻薄本搭载了 AMD 锐龙 AI 9 HX 370 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附带 RDNA 3.5 架构的 Radeon 890M 集显,而李晓刚的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 则配有 Xe+ 架构的锐炫 Arc 140T 集显。

两台笔记本都配备了 32GB 的内存,看似棋逢对手,但实际表现又如何?

张伟的锐龙 AI 9 HX 370 是 AMD 第三代 AI PC 处理器系列的旗舰,而李晓刚的酷睿 Ultra 9 285H 在英特尔阵营里也是佼佼者。

这两大平台的较量,不仅是在硬件规格上的对比,更是对深度求索的大模型任务处理能力的挑战。

为了一较高下,我们使用了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来测试。

这套基准测试专门衡量系统在运行 AI 文本生成任务时的表现。

包括Phi-3.5-mini、Mistral 7B 等模型在内的四个大模型负载,测试期间每个模型执行七个提示,包含 RAG 和非 RAG 查询的混合。

在这项测试中,AMD 锐龙 AI 9 HX 370 几乎在所有模型的平均输出速度(OTS)都击败了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

比如,锐龙在 Phi-3.5-mini-instruct 中的平均 token 输出速度达到 22.59 tokens/s,领先酷睿约 30.7%。

在 Mistral-7B 中,锐龙AI 同样以 14.13 tokens/s 优势领先 8%。

真正的考验还是在实际使用中进行。

我们通过 llama.cpp 在笔记本上部署 DeepSeek-R1 系列大模型,并使用 llma-bench 工具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在 DeepSeek-R1-Distill-Qwen-1.5B 模型中,锐龙轻薄本生成 token 的速度为 43.17 tokens/s,领先酷睿约 8.1%。

即便是各自表现稍有差异的 14B 和 32B 模型中,两者表现都堪称优秀,但 AMD 锐龙 AI 9 HX 370 在实际使用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李晓刚在尝试了模仿李白风格创作诗歌的时候实测,AMD 锐龙 AI 9 HX 370 轻薄本在 DeepSeek-R1-Distill-Qwen-8B 模型中的平均速度达到 13.41 tokens/s,领先英特尔约 10.2%,而在数学计算中,AMD 平台在部署 7B、8B 和 14B 模型中也分别领先 4% 至 8%。

通过这次的对比测试,我们发现 AMD 锐龙 AI 9 HX 370 和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 都是出色的处理器平台,但前者在运行 DeepSeek 大模型时表现更佳。

张伟和李晓刚的讨论也引发了我们对笔记本性能和 AI 大模型实际应用场景的思考。

当你选择轻薄本时,性能不再只是单纯的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它能否胜任未来 AI 应用的挑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规格数字的简单较量,而是各大科技公司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效率。

在AI大模型应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显得尤为关键。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这样引人入胜的讨论,为我们的科技生活带来更多启发和便利。

通过选择最适合的平台,我们可以更自如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将AI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其成为我们提升效率和创造力的得力助手。

0 阅读:1
科技大环境

科技大环境

展现科技新视野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