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唐氏家族:代代相传,人才辈出,肩负民族大义,心系家国情怀

梅酒佳肴 2023-01-15 12:03:03

时至今日,无锡六大家族中,当属荣氏家族最强。仅次于荣氏家族的是,在六大家族中占有两席之地的唐氏家族。无锡唐氏分为两支:一支是唐蔡家族(唐保谦、蔡缄三),另一支则是唐程家族(唐骧庭、程敬堂、唐君远、唐翔千、唐英年)。唐程一族实力更强,商界奇才更是层出不穷。所谓,水有源,树有根,唐氏家族从何时发家,以何人振兴。唐氏族人首先会想到一位先辈奇人。

无锡大家族

唐氏家族奇人——唐荆川

唐荆川,一直是唐氏后人引以为傲的先祖。纵观整个历史,唐荆川都是一位世所罕见的奇才。论文,他曾以天资奇才,轻松夺得会试第一,一举成名。有人想在殿试中,录取他为前三甲,而他断然拒绝,甘心居于二甲第一。嘉靖皇帝亲自批阅他的试卷,御批“条论精详殆尽”,使他成为第一个试卷有御批的二甲考生。那一年,他才22岁。

嘉靖皇帝

他有年轻人身上的傲气,屡次拒绝仕途升迁,想凭真才实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他还有年轻人的任性,为官仅一年,上书称病回家。别人寒窗苦读十几载,只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而他却轻轻松松走了一遭。

之后,他虽重返官场,但却格格不入。最终,因触怒皇帝而被削职回乡。面对这样的遭遇,唐荆川并没有心情上的波动,反而欣然返回家乡。不曾想,这次回乡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回到家乡,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研读各领域书籍。除儒家经典之外,唐荆川对兵法、天文、算学、山川地志无一不涉猎。

王荆川官服画像

当这些被自己一一学精学通之后,唐荆川出人意料地向河南人杨松学习枪法。他的毅力与自律非常人可比。冬天不生炉,夏天不用扇,出门不坐轿,床上只一层,一年一布衣,一月一次肉。对达官贵人来访,一一谢绝,对文人雅士来聚,欣然相交。

二十年的苦学苦读苦练,唐荆川对于所学无所不精。他倡导文必秦汉,诗必唐宋,从而提出了“唐宋八大家”之说。在明朝,他与王慎中同为当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世称“王唐”,又与归有光、王慎中三人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后人又把嘉靖三大家与宋谦、王守仁、方孝孺共称为“明六大家”。可见,唐荆川在整个明朝文坛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学大师王荆川石像

对于数学,唐荆川曾精研元代的“回回术法”,精通弧矢割圆术,并著有《勾股弧矢论略》《勾股六论》。唐荆川还有一项绝技,善于珠算,是一名打算盘的高手。

唐荆川不仅是一位儒学大师,文学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军事家、抗倭英雄。他曾指挥士兵抗击倭寇,并多次亲自披挂上阵,持刀直逼敌营。对于兵法、刀法、骑射,无不娴熟。抗倭英雄戚继光曾向他学过刀法。

在抗倭期间,由于军情紧急,唐荆川丝毫不敢懈怠,连续几个月奔波海上,不幸染病,最终因病重去世。在生前,他曾对诸将说过,平生有三种死法:为朝廷尽忠而死,被敌人俘虏而死,在海上病死。他欣慰自己能全身而死。在临死前,他命属下取好坐席,整理好衣服,端坐而逝。

抗倭英雄唐荆川

唐荆川,这位唐氏族人中的奇人,不仅为唐氏家族的后裔顶礼膜拜,还在国际上享受极高的声誉。2019年4月6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及哈佛大学国际小行星中心认证并通过“唐荆川小行星”的命名。如今,在常州市永红乡荆川村有一座荆川公园,是为纪念唐荆川而建。在常州市区南门唐家村的唐荆川墓保存至今。

荆川公园

唐荆川之后,唐氏家族中,子嗣昌隆,人才辈出。其子唐鹤征博学闻名,性格豪迈,曾高中进士,后官居光禄少卿,太常寺少卿。其孙唐效纯,曾名列进士二甲第七名,外孙孙慎行高登前三甲之一的榜眼。唐荆川的六世孙唐执玉在康熙时,仕途一路升迁,官至直隶总督、刑部尚书。

唐氏家族的“老汉”——唐懋勋

明朝末年,唐荆川后代中的一支迁居无锡。到唐懋勋,已是第十六世。唐懋勋因号景溪,而被唐氏子孙后辈尊称为景溪公。他是无锡严家桥唐氏家族中流砥柱的人物。

1860年,太平军开始进攻南京。战火的硝烟笼罩着江南。为了逃避战争,唐懋勋不得不与妻儿老小逃到无锡严家桥。当年的情形随着一代传一代保存在当地很多老人的脑海中。严家桥的老人回忆道“他们听祖辈讲过,当年唐懋勋来到严家桥的情形。其中,两个二十岁上下的毛头小伙,身背着布包,一路风尘,从战争的烟雾中走来,身后跟着唐老汉一家老小。因此,当时,大家都亲热地称唐懋勋为唐佬佬或唐老汉”。

无锡严家桥

唐老汉眼光独到,在严家集中心的双板桥开设了一家“春源布庄”。唐懋勋本着货不二价,诚信经营,赢得当地人的好评。布庄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从此“春源布庄”在当地扎下了根。这是严桥唐氏家族发家的源头与基石。

唐懋勋认为此地是块宝地。于是,他用经商赚取的财富,大量购买土地,并建造了唐家仓库,囤积粮食。为了方便水路运输,他又接着建造了唐家码头。

唐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钱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不久,严桥唐家成了无锡东北乡的首富。六年之后,唐懋勋将家业交给唐洪培、唐福培两个儿子打理。两个儿子曾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经商之道。他们不仅学到父亲的经商本领,还比父亲更加有魄力,有胆识。两兄弟相继开设了“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

春源布庄旧址

家族财富的不断积累,也大大提高了唐氏家族在当地的威望与地位。家族子嗣不断繁衍,生意越做越大,财富越积越多。后代子孙并没有被“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所套住,而是在祖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唐懋勋的第三代“镇”字辈和第四代“源”字辈虽然大都在严桥出生,成长,但他们并不满足唐氏家族在严桥已有的成就与产业。于是,年轻的他们凭着胆识、勇气与魄力,纷纷走出严家桥,前往机会更多的上海、无锡去奋斗创业。

唐氏家族两大支——“双子星座”

1902年,唐洪培的次子唐保谦(滋镇)从严家桥来到无锡县城。他并没有延续家族产业,而是在日渐兴旺的米市中嗅到了蓬勃的商机。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位名叫蔡缄三的合作伙伴。他之所以选蔡缄三,一是,他在县城有一定的地位与威望,是一位有名的邑绅,二是,蔡缄三在当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祖上在无锡北塘西街拥有大量的房产,在当地有“蔡半塘”之称。一位有经商头脑,一位有经济实力,两人一拍结合,很快开设了永源生米行。永源米行以绍兴帮为主要对象,主要为绍兴酒坊采买糯米。绍兴酒在当时全国闻名,产量极大,所需原料糯米的量更是惊人。唐保谦的永源米行每年就要为其提供10万多石的糯米。这无疑是为日后创办工业积累的资本和经验。

唐保谦

1910年,唐保谦又联合蔡缄三、夏子坪等9人总共筹集10万两银子,在大运河惠山浜口创办九丰面粉厂。九丰面粉厂是无锡第二家机器面粉厂,日产“山鹿”面粉5000多包。这标志着唐氏家族开始跨入工业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唐保谦抓住机遇,大量生产面粉,供应士兵,以此大获利润。当唐保谦相当有经济实力后,他又与蔡缄三合办无锡庆丰纱厂。无锡庆丰纱厂曾创出“双鱼吉庆”牌棉纱,成为沪宁线上的畅销货。在当时,无锡庆丰厂在棉纺行业中所占比重与荣氏集团基本接近。此时,唐蔡集团成为一个横跨棉纺、缫丝、面粉三大支柱产业的资本集团。

无锡庆丰纱厂

就在唐蔡集团飞跃式发展之时,唐氏家族的另一支唐程家族也在逐渐崛起。

正当唐保谦在生意上顺风顺水之时,他的堂弟唐骧庭(唐福培四子)也没闲着。1898年,唐骧庭与程敬堂等人合资在北大街开办九余绸布庄。唐骧庭对创办绸布庄游刃有余。不论是货源、花色、尺码、服务态度,他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很快,九余绸布庄就在当地同行名列第一。此时,店中每年获利达到1万元左右。唐骧庭不满足于只经营布店。

1917年,他又与程敬堂等人出资一万,买下当时的冠华布厂,并更名为丽华布厂。这也是唐骧庭第一次办厂。虽说是布厂,但只有50台手拉木机。唐骧庭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对产品的质量与色泽更加上心。由于产品细洁、色泽光鲜,远胜于传统土布,所以广受城乡居民的青睐。唐骧庭的丽华布厂规模虽小,但每年都能获利。

唐骧庭

1920年前后,唐蔡资本总额为114.3万,而唐程集团为1万,分别占当时无锡六大家族资本总额21.6%和0.2%。可见,此时,唐蔡家族的实力远远超过唐程家族。然而,唐程家族很快后来者居上,仅有十多年的时间,在抗战前夕,唐蔡集团的资本总额为300万元,而唐程家族的资本总额增长了400多倍,达到444万元。此时,两大家族的总资产分别占据六大家族资本总额的15.8%和23.4%。唐程与唐蔡合计总资产几乎接近六大家族总资产的40%。唐氏两大集团各自独立、各成系统,又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代有传人,成功经营一直延续至今。后人将唐氏家族的这两支称为“双子星座”。

唐君远

唐氏家族的后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唐骧庭之子唐君远负责丽新纱厂后,经过一番有效的改革,使丽新纱厂成为无锡染织业资本最雄厚、设备最完备的企业。抗战爆发后,日军想与唐君远合作,但他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着实让日军无计可施。唐君远生产的印花布,碾压日本货,被《朝日新闻》称为日本棉布在“中国的劲敌”。

唐翔千

解放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唐君远三次捐款,他个人和企业共捐款4架战斗机60亿元(旧币)。当唐君远将接力棒传到儿子唐翔千后,唐翔千一举打破美国棉垄断局面,成为首位使用内地棉的香港厂商。无锡唐家,一个具有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的工商业家族。

0 阅读:81

梅酒佳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