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并不是一个病毒,是很多种病毒,它们长得很像,但又不太一样!
HPV家族成员目前发现了的就有130多种。
HPV病毒跟人类特别亲,所以它有个全称,叫做:“人乳头状瘤病毒”!
不过人类对它没什么兴趣!
但是,HPV还是死皮耐脸生活在人身上各个部位。
HPV是一种嗜上皮的DNA病毒,它只能寄生在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黏膜细胞内,其他细胞它并不喜欢。
根据其寄生的部位不同,分嗜皮肤的,嗜黏膜的。皮肤就是你能看到的脸上、手上、腿上、胳臂、会阴等部位的皮肤,黏膜就是口腔、直肠、宫颈等你自己不容易看到的器官表面的黏膜。
不同类型的HPV喜欢不同的环境,同一型别的HPV在有些地方能活,在其他地方就活不了。
HPV不能自己繁殖,所以要借助人类的细胞繁殖,所以它就刺激其寄生部位的细胞不断增殖,形成增生性的病变,就是俗称的——疣!不同类型的HPV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疣”!
比如寻常疣,多见于四肢的皮肤。
生殖器的HPV可能形成“尖锐湿疣”。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会出现疣样的病变,同样的HPV感染,有的人长,有的人可能不长。有的长出来,切除了又长,有的则不一定。这还和身体免疫力有关。
引起疣状病变的HPV多半不致癌,而有些HPV是有可能致癌的,我们称之为“高危型HPV”。目前认为可能致癌的高危型HPV大约有14~18种,其中引起宫颈癌最常见的是16、18型,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宫颈高危型HPV型别分布存在差异。
很多人以为感染了HPV就会有长疣,还有的以为HPV一定是性传播的,还有的以为感染了HPV就会癌变!
这些都不一定对!
无论是长疣,还是长癌,有个必要条件,一定要是“持续感染”才会发生!
如果说生殖器的HPV感染一定都是性接触传播的,那我就要问了,第一个感染HPV的人是怎么被传染的?
HPV是一种DNA病毒,说来算是病毒中的强者,可是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强。第一,它不过是一种比较浅表的感染,表皮、黏膜细胞还在不断脱落代谢,不像乙肝、丙肝病毒,寄生在内脏细胞内,生活环境优越很多;第二,人体的免疫系统是能清除HPV病毒的,只不过时间上可长可短。人体的皮肤、黏膜直接暴露在外,常年要和自然界的各种致病物质,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打交道,所以安保系统要比其他部位更严。因此也有说法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由于HPV品种繁多,我们每天可能都会接触到不同品种的HPV病毒。而人体免疫系统对HPV的清除能力也非常强大,常常不经意间,被感染了,然后又清除了。有种现象非常常见,但是却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同一个人可能在不同时期不断地感染不同类型的HPV病毒。也就是说,这个人可能一直检查HPV都是阳性,而去年可能是16型阳性,今年却变成了53型阳性,而去年感染的16型可能已经被身体清除了。
相较于同一型号持续阳性,这种多种型号交替阳性的危险的实际上会更低。
宫颈HPV感染在年轻女性非常常见,高峰年龄大约在17~33岁,绝大多数人感染HPV后能在2年内自然清除。因此,2020年宫颈癌筛查的指南建议宫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5岁,建议每3~5年检查一次,可以是独立的HPV筛查,或者HPV联合TCT筛查,也可以是TCT筛查,须知,如果只做TCT需要每3年做一次,如果是联合筛查可以5年检查一次。须知,这并不是说25岁以前就不会有宫颈癌的风险,只不过概率极低,甚至低于宫颈癌筛查本身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预测值,因此25岁以前的宫颈癌普查从卫生经济学成本核算来说,是低效率的。说人话就是,这笔买卖不合算。所以指南没有推荐对25岁以前的女性做普查。但是对于高危人群,如性生活开始很早的、多个性伴侣的女性,即便不到25岁,还是应该做筛查的。
此外,如果HPV查出阳性,基于HPV自然清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建议HPV的复查至少应该间隔12个月,频繁的复查除了增加病人经济和心理负担,并不能获得任何更多益处。
偷偷告诉大家,国家两癌筛查的免费项目里,就包含宫颈癌筛查的哟,对于年龄>35岁的女性,可以在当地卫生部门去好好打听一下!
作者:郭铭川,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郭大夫科普时间”
新浪微博@铭医铭言
高危型hpv病毒是值得公众注意的致癌类病毒,以前我看到一位网友凡是见到有关肿瘤癌症的文章,都来上一句评论:未知病毒阴滋病,意思是查不出来的类似艾滋病毒的未知病毒。直到看到他论述症状,口腔咽喉食道有炎症,咽喉食道有异物堵塞感常打呃,胃疼肠道不舒服屁多,皮肤出现顽固性荨麻疹,其正常接触的家人中也有人出现类似症状,问他是否感染了hpv,这人从此不吭声了。部分高危型hpv病毒与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肠癌都有关联。
吓得我赶紧踢了一脚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