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了一则消息,说印度要在18个月内把总理莫迪送上太空。
网友表示,这就有点意思了,为了在载人航天领域和中国竞争,赶超中国,印度现在是吹牛都不带打草稿了。
没错,凡事都要自比中国的印度“三哥”,一直都认为今日的中国就是明日的印度,而且赶超中国复刻崛起之路,似乎就像板上钉钉一样。
对此,不用我们出手。
美媒罕见说出实话,却直接戳破了莫迪当局的美梦,印度专家提出的三点问题,条条都是印度的致命关卡。
与此同时,多架专家抵达北京,在意想不到的方向,中方早已构筑起一张大网。
日前,美媒发表一篇名为《印度还要多久才能成为下一个中国》,由印度的经济学家进行分析,媒体就印度的经济发展、人口问题、制造业等等提出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快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不夸张的说,中国制造业规模是印度的十倍。
2022年,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同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达到了惊人的5万亿美元,而同期印度的制造业产值仅为4500亿美元。
这个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便中国将10%的产能转移到印度,也能让印度的制造业产值翻一番。
但是,印度要实现制造业产值翻倍并非易事。
回顾过去,印度在2009年的制造业产值是2300亿美元,花了整整13年才达到现在的水平。
就算印度能以两倍于过去的速度发展,也需要六七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中国当前10%的产能。
实际上,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
过去三十年里,印度过于专注于软件和IT服务,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不到3%,而中国则超过了30%。
这个差距在近二十年里不断扩大 - 中国的份额从2004年的8.7%增长到了如今的30%以上,而印度却基本原地踏步。
在印度国内市场上,本土制造商也难以与外国品牌竞争。
以智能手机为例,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外国品牌占据,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品牌。
在家用电器和汽车领域,情况也类似,外国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数据都说明,印度制造业要赶上中国,那是白日做梦。
想要扩大印度的生产,需要有人愿意投资,然而最近有谁愿意投资印度呢?
美国跳坑了,因为政治和经济双重原因不带印度玩了。
东南亚?除了菲律宾跟美国跑了,剩下的都跟中国一带一路。
所以,印度经济学家还算明智。
他说从目前印度占全球制造业3%的基本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未来10年该占比能翻一番。
但诸多风险可能会阻碍印度成为下一个中国。
想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尤其是交通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和非常不稳定的电力供应等问题。
此外,虽然印度年轻人占比较高,但是劳动生产率上不去,有关部门监管严重滞后。
可以见得,他对于自身实力和问题是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的。
但这也就表示,莫迪当局不断强调的,要在短时间内“超越中国”,还是一项需要长久努力的目标。
与此同时,中方的一项新成就,又将莫迪当局“美梦成真”的日子,拉远了一些。
9月4日至6日(今天结束),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24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中国和非洲,加起来约有28亿人,约占世界人口1/3。
确实,这几年中非关系的确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在经济建设方面达成了许多合作。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给非洲的带来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设施和基础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中方帮助非洲新建和升级了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
中国向非洲几乎所有国家派遣了医疗队,深入乡间村落,诊治非洲民众约2.3亿人次。仅过去3年,中国企业就为非洲创造了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在非洲实施的各种粮食、供水、教育等民生项目,惠及了非洲各国人民。
这些实打实的成果,都是中国的工人、医生、教师、志愿者和非洲兄弟一道,头顶烈日,脚踏实地,在非洲大陆上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此外,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存量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400亿美元。
如今看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了国际合作的典范之一。
中方在相关地区间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这一点是印度可望而不可即的。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信息来源:2024-09-02 05:57·环球网--美媒刊文:印度需要多久才能成为下一个中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