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木木
“新版《红楼梦》真是一黛不如一黛!”
这几天,胡玫执导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被观众骂惨了。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观众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要知道,改编经典名著本来就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红楼梦》。
它能衍生出来“红学”,就证明里面的门道不可轻易亵渎。
电视剧都很难还原出小说里的深意,更别提“压缩版”的电影了。
可胡玫导演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声称这是自己呕心沥血多年之作。
怎料却遭到官媒痛批,直言所谓的致敬佳作令人“眼前一黑”。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乱象”竟早在18年前就被陈晓旭命中了!
影版《红楼梦》“毁经典”,观众骂声一片介于翻拍剧失败的案例太多了,观众早已对翻拍不抱希望。
可当得知影版《红楼梦》是胡玫导演拍的,大家还是难免有些动摇。
因为她曾打造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多部经典剧作。
没想到这一次,胡玫导演也“翻车”了!
观众看完后可谓差评一片,吐槽它“天雷滚滚、糟蹋经典”。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魔改”得有多么离谱呢?
光从体裁上看,影版《红楼梦》就大概率可能会失败。
要知道,原著是曹雪芹历时10年、反复修改写出来的长篇小说。
里面描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共有120回之多。
其中每一回的故事都对小说主旨的体现很重要。
可由于电影时长有限,就注定它的故事情节会被高度“压缩”。
如此一来,影版《红楼梦》就成了“名场面”集锦。
它以贾宝玉被“掉包”的婚姻为切入点,以“回忆”的方式倒叙,讲述了一段充满阴谋的爱情故事。
原著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均被“碎片化”地呈现了出来。
但匆匆带过的手法,完全丧失了这些情节本身的深刻意义。
喜欢《红楼梦》的书粉最忌讳“蹭热度”的人把它当成纯粹的“爱情片”。
可胡玫导演却精准地“踩雷”了,影片的画面精致到显得有些虚假,跟陈凯歌当年的《妖猫传》一样“华而不实”。
那高饱和度的画面,把《红楼梦》活脱脱地拍成了一部古偶片。
可你要说它是爱情片吧,剧中的人物性格又被扭曲丑化,满是宫斗片既视感。
黛玉的“小性子”被刻画成暴怒无礼;宝钗的大方稳重则成了“心机”。
更要命的是,片中还出现了“秦可卿”的大尺度镜头。
原著中她是风流但不是风骚,这样的画面未免表现得太露骨了。
这很难不令人怀疑导演真把《红楼梦》当成了“风月片”。
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影版《红楼梦》都满是槽点。
如果选角不错,至少观众还可以欣赏一下美人。
不料该片的演员也不怎么出彩,和角色形象不贴脸。
最典型的就是“林黛玉”,和陈晓旭那版压根就没法比。
陈晓旭是典型的丹凤眼、尖下巴,古典韵味十足,看上去很削瘦。
这个形象极其符合角色多愁善感的性格,可谓我见犹怜。
可胡玫版的“林黛玉”却太普通了,一点亮点都没有。
这个新人演员叫张淼怡,路演时的现代造型还挺漂亮可爱的。
但在剧中,她的扮相很一般,甚至被观众吐槽“丑”。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嘴张淼怡在宣传时的表现了。
谈到对角色的理解时,她居然说林黛玉的心性高洁是“离经叛道”。
好家伙!就这还是培训过的结果,理解都出现了偏差怎么能诠释好角色呢?
明明拍得没啥喜人之处,观众给出了真实的差评。
怎料见过世面的胡玫导演却“破大防”了。
眼看新片被骂,她不反思自己的不足却回怼网友。
最后还引得“北京日报”都对此做出了回应!
导演“破大防”,官媒评价“一针见血”影版《红楼梦》刚开始被骂时,胡玫导演还有些“不服气”。
她发文“暗讽”网友对该片怀有莫名其妙的敌意。
还打“感情牌”,说它是自己平生投入心血最大的作品。
历经18年的创作,汲取精华、反复打磨才敢呈现出来的。
可她越是“强行挽尊”,观众就越觉得可笑。
打磨10多年就拍出这么个玩意儿来“糊弄”观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品也永远不会“撒谎”。
全网无一例外全是差评,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眼看负面评价居高不下,胡玫彻底“破大防”了。
观众吐槽演员丑,她就放出一连串的剧照试图证明自己的眼光。
被打1星差评,她又说是虚拟数据,要起诉“恶意狙击”。
好家伙!前面还说有人批评是正常的,挨骂也接受。
可转头却又看不得任何负面言论,心眼简直比针眼还小。
随着事情的发酵,该片居然引起了北京日报的注意。
然而,官媒下场“一针见血”的评价,却“啪啪”打了胡玫的脸。
北京日报以影版《红楼梦》“一黛不如一黛”为例。
痛斥了圈内打着致敬佳作的旗号却让人“两眼一黑”的魔改现象。
声称这些剧滤镜过重,把画面拍成了“影楼”质感。
演员形象气质与原著不符罢了,故事情节还被讲得七零八碎。
可谓“天雷滚滚”,简直就是在“糟蹋”经典名著。
此外,官媒还指出了行业里存在的“两大痛点”。
第一就是制作方的“自以为是”。
明明创作能力不行,把原著拆解成了“四不像”。
可剧方却自以为很成功,标榜自己审美独特。
其次就是“过度迎合”,对市场的认识是错误的。
剧方以为广大观众喜欢看俊男靓女谈情说爱。
殊不知是市场打造不出剧本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大家只能勉强欣赏演员颜值、画面特效等方面。
官媒的这番话,无疑让人联想到了陈晓旭当年的言论。
原来早在18年前,这位经典的“林黛玉”就对圈内乱象“未卜先知”。
那么,陈晓旭究竟说了些什么值得圈内人警醒的话呢?
陈晓旭“未卜先知”,影视工作者醒醒吧如今的影视剧之所以不能跟经典老剧比。
是因为从业者付出的心血跟老一辈压根不能相提并论。
在那个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演职人员都是在“用心”工作的。
胡玫说这部影片筹备了18年,可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给片子本身的呢?
可87版《红楼梦》光是选演员、训练、磨合就足足用了四年。
长达4年的时间全奉献给一部戏,试问现在的演员有几个能做到?
就像陈晓旭06年演讲时所说,如今的影视行业都想着赚快钱。
不管是投资方也好,演员们也罢,当从业者都把“利”字放在最前面,一切都会无的放矢、本末倒置,恐慌到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得不说,陈晓旭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是很准确的。
她还明确指出,不是观众审美标准降低,而是影视剧在侮辱观众智慧。
观众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从业者拍什么大家只能看什么。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影视剧越拍越烂。
在这个过程里,“唯利是图”的从业者必然会找不到方向。
如果一切都变得非常“利”,那行业就“完蛋了”。
北京日报和陈晓旭的话,无疑都给影视从业者提了一个醒。
经典名著的热度是没那么好“蹭”的。
如果太利欲熏心、蒙蔽双眼,那作品注定不会被观众认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1】胡玫微博;北京日报微博;相关议题评论区截图
【2】大众日报2024-08-22——筹备18年,新版《红楼梦》为何费力不讨好?
红楼梦的精华在于阅读,各种精巧的设计,文字,诗词,宏篇大制。但是情节本身并不引人入胜。和西游记完全不同,因此不适合改编为电影。这个情节套路作为电影很不讨喜。谁的导演都注定是失败。
要让这种为了名利而亵渎优秀文化的行为要彻底封杀,让他人财两空。
明知道毁经典,为了钱捧资本家的傻孩子更改故事情节,现在的人脸皮究竟有多厚啊?还不如早点退休保住昔日的名声。
你们看过八个年拍的电影《红楼梦》吗?四部。其实比电视剧好一点,但电影观众没有电视观众多。所以影响力差太多了,其实把八十年代拍的再在电影院放一遍应该比现在翻拍的好百倍
华而不实精致画面的开创者当属那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吧,奢华的离谱!
经典就不要拍了,
突然发现胡玫的厉害甚至伟大。救活了多少红学研究者和专家
直接拍成风月片还好点[抠鼻]
以前的红楼梦演员光体验生活就要一年多,现在拍的能比吗?
确实像婚纱影楼风格
真特么丑
所谓红学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伪学,笑话!!
这是另类的,攻击断绝中国文化的根的行为,细思极恐
你们看过了吗?在这儿跟风瞎骂? 客观讲。比大多数电影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