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侯耀文的节目中,冯巩表示自己和侯耀文之间,虽然没有师徒的名分,但有师徒的情分,因为侯耀文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当初是侯耀文把他从工厂里捞出来,加入了铁路文工团,走上曲艺这条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40c78a3dc68a1a9f09500c626b284d7.png)
1980年侯耀文在《天津演唱》和《工人日报》上,看到冯巩和刘伟创作的作品,觉得很有意思,想把两人调入铁路文工团。当时冯巩在天津制线厂工作,于是侯耀文带上搭档石富宽直奔天津,找到两人直接说了来意,问两人愿不愿意去文工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4a97dd2d430cd78184a4fdf2724456e.jpg)
能去文工团工作,两人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这还要经过厂领导的同意,侯耀文带着两人去找厂领导,本以为是十拿九稳的事情,谁知却被厂领导拒绝。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何非要调去文工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f9f0b63b87ed441fa0f0758c0331a6b.jpg)
侯耀文很机智,话锋一转,表示这次来调人是次要,主要还是来演出来了,当时侯耀文和石富宽,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他俩能为厂里演出,厂领导自然愿意,于是侯耀文和石富宽,为天津制线厂连演三场,感动了厂里的领导,厂里这才同意冯巩和刘伟离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937523d2f759f35c085a081d86770ac.jpg)
冯巩拍摄的短视频中,称石富宽是自己一辈子的恩人(当时侯耀文已经过世),讲述了侯耀文和石富宽把他调进文工团的过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2192fe09677b39dd9dcb52d4a617912.png)
侯耀文和石富宽费了大力气,将两人调入了铁路文工团,两人跟着侯耀文在铁路基层演出,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在相声行业里有一种说法,进入谁的队伍里就要拜谁为师,曲艺界也有加入哪个团队,就拜台柱子为师的惯例。然而冯巩在铁路文工团干了4年,转头就进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还拜了马季为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7963483473a2bffeee5a956d601f3ea.png)
为何侯耀文费了那么大劲,将冯巩调入铁路文工团,冯巩反倒是拜了马季为师?很多人觉得是马季截胡,而其实在进入铁路文工团之前,冯巩早就已经拜师马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9a6183c69c82ae00b492d3b7bad7ef7.png)
1972年,马季去天津演出,听说在天津26中,有两个中学生相声说得不错,于是和唐杰忠一起到学校考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2bb043baef22b6abb32d0ac446a67a9.jpg)
班主任将冯巩和另外一个同学找来,两人合说了一段相声,冯巩又拉了段京胡,两人合说的相声是常宝霆的《挖宝》,马季看完是又惊又喜,冯巩当时只有14岁,但是模仿能力很强,是块好材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3275603b4fc3c6898b5fca75cc08f00.png)
14岁就有这样的天分,好好培养前途会不可限量,只是当时两人年龄太小,马季并没有考虑调他们进团。但在走的时候,马季问他们,愿不愿意跟自己学相声,听到两人说愿意,马季承诺以后自己就是他们的老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8877ed9f35cb2b38acc23237ff0f759.jpg)
之后几年冯巩带着同学刘伟,经常趁着星期天去北京找马季,让马季给他们辅导相声,广播艺术团招学员的时候,马季通知冯巩去考试。冯巩在业务考核顺利通过,在政审这一关被卡住了,因为冯巩的曾祖父是大军阀冯国璋,大军阀的后代,自然没人敢收,马季不忍心好苗子被埋没,托人介绍两人去当了文艺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298f3f7602a2176da800f610420a677.png)
退伍之后冯巩和刘伟回到了家乡天津,在天津制线厂工作,马季想把冯巩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可惜厂里领导卡着手续不放人,马季心里放不下两人,将两人推荐给了侯耀文,这才有了侯耀文连演三场,把冯巩和刘伟调入铁路文工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f3ab06465328b9c2a892ce40f4d162c.png)
等到后面政策放宽,马季就把两人调入了广播说唱团,虽然绕了一大圈,兜兜转转两人还是回到了马季的身边,在马季众多弟子中,刘伟排行第三,冯巩第四,而马季对冯巩也很看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7af0173a6450bd29d70f2bfb9737b94.png)
马季先生似是看到了未来,在媒体面前毫不避讳的夸奖冯巩,说他是徒弟里面最出色的,早在最初见到冯巩的时候,他就清楚知道徒弟的模仿能力有多强,然而他并没有让徒弟一味的去模仿,而是让他多去表演和创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c2f9efaedbb217c8b82b2124a97058b.png)
冯巩听师父的话,拿起笔来写相声,创作的作品发表在报纸上,也是因为养成创作的好习惯,后来侯耀文才会在报纸上,看到冯巩的作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d66a77696c6dafd7c5c919ba310a5b3.jpg)
1986年,在师父马季的推荐下,冯巩和刘伟创作的作品,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之后冯巩更是成为春晚的钉子户,一上就是32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4cff9e106c8edf91f30907145781e03.png)
而冯巩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侯耀文和马季,一个是冯巩之前的领导,一个是自己的师父,都是他在相声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他都有知遇之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ecd6fec3278e218429999d5f03c3b01.png)
面对这两位恩人,冯巩也是不偏不倚,曾经在不同的访谈节目中,分别对两人表示感谢,用的语言也是基本相同,都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